儋州市南丰镇旱情调查报告
编辑/作者:吴特丽、吴锦正、吴秋燕        发布时间:2005-09-28      阅读:6546
  儋州市第一中学 >> 校园生活 >> 研究性学习  
儋州市那大中学儋州市旱情调查课题组:吴特丽、吴锦正、吴秋燕
指导教师:曾良 郑培生 陈美娟
  
  一、调查目的
  为了将海南省儋州市各乡镇受旱情况真实地反映给社会,我们那大中学旱情调查小组对儋州市各乡镇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

  二、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
  2005年3月20日,我们调查小组的全体成员对南丰松涛水库、新州镇、木棠镇等地区进行实地考察。我们向当地政府人员了解了当地的整体受旱情况,并且到农田里对旱田进行详细考察,还向当地农民了解到当地农田的受旱实情。
  2005年3月21日,调查小组的成员又分成几个小组对儋州市其他乡镇进行旱情调查。

  三、调查方法
  在这次的旱情调查中,我们主要采用访谈式、问卷式和实地考察式三种形式进行调查。
  采用访谈式调查可以让我们更容易地向当地政府人员以及当地农民了解当地的受旱情况。
  对农民们进行问卷式调查的目的是想具体了解当地农民的生活用水情况和灌溉农田的措施。
  我们到居民家中、在田间地头进行实地考察,掌握第一手数据。

  四、调查步骤
  2005年3月20日,全体调查小组成员一起对新州、木棠等几个旱情严重的地区进行调查。
  2005年3月21日,调查小组有分成17个小组对其他乡镇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调查,南丰调查小组主要到南丰镇进行调查。

  五、调查结果
  1、南丰镇耕地受旱情况
  因无水播种的面积有8667亩。其中水道为4785亩,瓜菜为815亩,花生为352亩,甘蔗为2100亩,橡胶为385亩。
  重旱的土地面积为6982亩。其中瓜菜为330亩,花生为22亩,甘蔗为3120亩,水果为3120亩,番薯为75亩,橡胶为315亩。因旱情严重无法播种。
  旱情较轻的土地面积为5449亩。其中瓜菜450亩,花生为46亩,甘蔗为115亩,水果为4071亩,番薯为352亩,橡胶为415亩。
  2、旱情因干旱人畜饮水困难的村委会有:⑴尖岭;⑵头佑;⑶陶江;⑷六门;⑸武教;⑹油麻;⑺南丰;⑻居委;⑼苗族;⑽油文;⑾新村;⑿农场。其中:
  ⑴尖岭有3个自然村,210户人口,共1300人,45头性畜因干旱饮水困难;
  ⑵陶口有14个自然村,183户人口,共1100人,65头性畜因干旱饮水困难;
  ⑶武教有11个自然村,78户人口,共467人,56头性畜因干旱饮水困难;
  ⑷油麻有7个自然村,52户人口,共316人,63头性畜因干旱饮水困难;
  ⑸居委有5个自然村,350户人口,共2101人,15头性畜因干旱饮水困难;
  ⑹苗族有7个自然村,71户人口,共427人,47头性畜因干旱饮水困难;
  ⑺油文有4个自然村,16户人口,65人,35头性畜因干旱饮水困难;
  ⑻新村有4个自然村,29户人口,123人,31头性畜因干旱饮水困难。
  3、南丰镇地区内水库,山塘降至死水位的主要有:⑴尖岭山塘;⑵南荣山塘;⑶白马山塘;⑷武教山塘;⑸马荷山塘;⑹后岭山塘。
  4、旱情对各个村造成的影响有:⑴可以耕作的土地面积大大减少,为今年的收成带来了困难,⑵基本口粮已难以维持农民的需求;农民的饮水问题越来越严重,难度越来越大;⑶使农民的农作物的损失增大。
  5、地方政府,村委会及农民自己一起采取的抗旱措施有;⑴投入抗旱人数为4872人;⑵机动抗旱设备161台抽水机;⑶车辆运水15辆;镇府拨款1。6万元;⑷群众自筹3万元;⑸抗旱用油3。7吨;⑹抗旱灌溉面积1576亩;⑺临时解决饮水困难2000人,性畜的饮水困难有162头;⑻抗旱井5口。
  6、南丰镇居民解决用水问题的主要途径有:⑴打井,修水利;⑵到水库去拉水;⑶到镇里买水(其中有5元一小车,15元一大车)。例如:我们到过的红苓村,打水的人们排着长队从早上一直打到晚上,甚至用15元买一车水(拖拉机)。

  六、南丰镇周边的各村发生旱灾的原因探讨
  1、客观原因
  (1)全省降水偏少是导致这次旱灾发生的直接原因
  海南岛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旱季、雨季分明。每年冬春时节即当年11月至次年4月,为干旱期,降水少。而每年的夏秋时节即5月至10月,则是琼岛的多雨时节,降水多,降雨量约占全年总量的80%,这是琼岛气候的一大特点。但就去年而言,在传统的干旱期过后,进入雨季的琼岛降水仍然偏少,并出现了阶段性夏旱和持续性秋旱。2004年以来,儋州市各地高温少雨,1—10月份,全市平均降雨量仅为1077.7毫米,比正常年份平均少418.4毫米, 2004年11月—2005年4月,降雨偏少130-190毫米。2004年是1957年以来年降雨量最少的一年。
  (2)厄尔尼诺现象
  根据以往50年的数据统计,出现厄尔尼诺年时,气温一般偏高,冬天比较暖和。据介绍,2004年也是我国自1961年以来第4个气温偏高年。海南省大部分地区偏高0.7摄氏度,部分地区偏高1摄氏以上。儋州市2004年11月—2005年4月,天气偏暖,气温偏高。气温偏高加快水分蒸发,对加剧琼岛旱情尤如“火上浇油”,这是导致这次旱灾发生、持续的又一原因。
  (3)55年一遇“空台年”
  2004年海南岛无热带气旋登陆或影响,海南省遭遇55年来的第一个“空台年”。 2004年台风登陆地点集中于广东珠江口以东到浙江杭州湾一带,而没有进入海南岛。由于没有热带气旋影响,海南岛大范围的强降水过程明显偏少,绝大部分地区年总降水量不同程度偏少,各地降雨量的时空分布不均匀更为明显,这是导致干旱发生的又一原因。
  2、主观原因
(1)恶性开发
  海南是农业大省,冬季瓜菜、果树种植等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南丰镇内的松涛水库库区由于水源充足,不少果农、开发商都盯上了海南的水库,他们毁掉库区周边的天然林种植芒果、龙眼、香蕉等经济作物,活动小组在松涛水库周边考察时发现大量存在此类现象。
  (2)不合理的用水习惯
  在儋州的许多农村,还存在“漫灌”的习惯,就算在干旱严重的今天,在水库库区上游,农田灌溉现象还存在。在生活用水方面,由于大多数的市民缺乏节约用水的意识,浪费水、污染水的现象十分严重,这些因素都人为地加剧了旱情。
  (3)政府对于干旱不够重视,抗旱资金不足,许多措施没有真正实施,水利局供水不足。

  七、几条建议:
  1、学校要利用各种手段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提高学生的节水意识。同学们应立即行为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节约身边的每一滴水。
  2、政府相关部门应未雨绸缪,建立防旱预案,做好旱灾持续下去的各种准备工作,形成抗旱救灾的常规机制。
  3、社会、政府要帮助受灾地区农民恢复生产,抗灾自救。
  第一、政府在财政上要努力为受灾严重的灾区提供更多的抗灾资金和设备。
  第二、社会各界要发起一场为灾区人民捐款的筹款活动,多方筹集抗灾资金。
  第三、政府、社会要帮助灾区人民解决生产和生活问题,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地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生产,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另一方面,要通过劳务输出等方式解决受旱农民工的生活来源问题。
  4、要从长远上保护好我们的水资源,做好松涛水库等水利设施周边环境的整治工作和长远规划。
  

                                                                          2005年3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