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对于一名教师来说,转化后进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未跨进师范大学的校门之前,耳边总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这孩子没治了,顺其自然吧”、“这孩子就是脑子特别迟钝,教不会的,算了吧”、“要把他教育好,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哎,教育并不是万能的啊!”等等。若干年后,我成为了一名教师,且是一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更是常常被后进生的问题困扰着,但是我总用一个教育前辈的话语激励我自己:“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所以,我没有放弃过他们,因为我知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亮点, 后进生也不例外。 案例背景: 在一次课堂上,我让同学们都写写“上了心理课后,自己有什么感悟或启发”。当我看见一张这样的纸条时我愣住了,上面写着:我认为没有必要给我开设心理课,那只会让我更烦,因为我不喜欢别人在我面前开怀大笑,尤其是每次看到班上同学那样的期待上心理课,我就很反感,因为我讨厌看到他们那么开心,我认为这世界好虚伪,也好不公平,同样是坐在教室里,同样是交了学费,怎么老师就喜欢成绩好的,听话的,而我这样的差生就要遭老师、同学的唾弃,我才不要讨好你们,我就是讨厌上心理课、、、、、、”作为一个老师,看到这样的评价,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我记住了他的名字(小伟),开始关注这个学生。他是一个不爱笑的男孩,有一双忧伤的眼睛,总是表现出一副很冷漠、蛮不在乎的表情,总是独来独往的,似乎和谁都没有关系。平时上课时,我发现他要么总想趴着睡觉,要么耳朵里塞着耳机,我总是爱提问他,而他要么站着不说话,要么很敷衍的说“不知道”;于是我就趁着课余时间找他聊天,可是他依然我行我素的,不理会我。后来我经过班主任了解,才知道他是在一个离异的家庭里长大的,离婚后,父母亲又再婚了,家庭的数次巨变,让该学生变得越来越孤僻,于是他开始认为这个世界很不公平,全世界的人都不理解他、不关心他。所以叛逆的性格让人难以亲近。简单了解后,我更是想极力转化他。让他能和大家和睦的相处,学会珍惜每个人,更开心的生活下去。 转化过程: 镜头一: 开学后第一次月考,刚好学校安排我到小伟他们班级监考,在整个考试过程我一直在默默的关注他,刚领完试卷,我发现他已经趴在桌子上了,于是我走到他身旁,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他开始答卷,他很庸懒的直起身,呆呆的看着试卷,过了半个小时,我发现他在想方设法的作弊,甚至想拿着隔壁桌同学的答题卡来抄,我并没有当场揭穿他,只是走到他身边用眼神制止他,他嘴角一扬,推开试卷,又开始趴在桌子上睡开来。 于是我小声的问他:“怎么拉?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啊?” “头痛……”他不耐烦的回答道。 “是不是昨晚复习太晚,睡眠不够啊?看你不是很有精神啊。” “恩,恩,我是通宵啊,但不是你说的那种好学生,我是上网,不用你管拉。” ……我没有再说什么, 只是默默的找来驱风油递给他,“搽一下太阳穴,精神会好点,如果不会做,先把作文写了吧,至少别空着整张试卷啊不美观。”我微笑着说。 他看了看我,爬起来开始写试卷。 镜头二: 中段考后,学校安排我给全年级后100名的学生开主题为“如何找回原来的我”的心理讲座。在该群学生里,我又看到了小伟。讲座过程中,我给同学们讲解我为何将讲座主题定为“如何找回原来的我?”时,我用目光直视小伟并委婉的暗示他,我把在座的大家都定位在我们原来都是很优秀的学生,现在我们考试考的不好并不意味着什么,我们的成绩不好,并不代表我们的品行和其他一切就不好,我们一直很漠然的对待身边所有的一切,是我们都认为身边的一切和我们都是无相关的;或许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想想,我们是不是都没有客观的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给自己的定位错了,总是给自己“我是后进生,我是差生”这样的消极暗示,所以大家才会暂时的迷失自我……于是,我引导大家勇于发现自己的闪亮点。 当我提问道: “同学们,你们好好想一想,自己有几个优点?自己小时候有没有拿过小红花?有没有获过奖项?有没有被老师或家长表扬过?有没有对自己做的哪件事很满意过?” 这时很多同学都举起了手,我看到他似乎已有所触动,便点名让他起来回答。他缓缓的站起身来,无语。在那几秒钟里我感受到他的神情有所变化,于是我很真诚的让所有同学都为他鼓掌,鼓励他,在我的支持下,他嘴巴里蹦出了几个字: “昨天我捡到了胸卡,我没扔,我拿去德育室交了……老师跟我说谢谢,我很开心也觉得很值得。因为很少人和我说这两个字……”说完,教室里寂静了几秒钟接着一阵掌声继而响起。 “所以说,考试成绩不理想,并不代表一切都不好,我们的小伟同学就是优点也很多哦,就我发现的1、很有勇气,可以大胆发言,2、很善良, 3、很有人缘,掌声很多。等等。 我表扬了他,并让大家向他学习。他很震惊,遂很认真的听我的讲座,事后给我写了一封信,信上只有四个字:“老师,谢谢您!” 镜头三: 某天,我看见小伟在咨询室门外游移。我走出去时他仓皇离开。我追上去问才了解到原来他和班级里一名女同学因交往过密,被班主任拿来当早恋的典型,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批评,他心理很不是滋味,觉得班主任因为他成绩不好对他很有偏见,无论什么事,都总是用很不信任的眼光看他,他觉得很委屈。于是,我引导他学会换位思考,意识到班主任的用心良苦,出发点是好的,只是方法让他难以接受而已,并非他想的那样有偏见。还帮他分析并引导他认识了早恋的利弊。他很快处理好了与该女生的关系,也主动的找班主任谈随后和班主任的关系也缓和多了。变得更信任我了。 镜头四: 小伟开始经常主动跑到咨询室与我交流。我鼓励他努力学习并向他介绍各学科的学习方法,且发现了他有舞蹈方面的特长。于是在我的鼓励下,他主动参加了校元旦晚会,并组织班上同学练舞,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令人欣慰的是他的舞蹈还获得了奖且和老师、同学间的关系缓和了不少 。 反思: 这件事让我反思这样一个问题:其实学生的世界观尚未定型,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也有转化的可能。我认为,教师如果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及错误原因,有的放失地进行教育,学生的不良行为是可以矫正的。假如这个学生被贴上了“后进生”“差生”的标签,他可能会遭到别的教师、同学等的排斥。大家肯定会远离他并对他另眼相看,其结果会造成这位学生心理郁闷、性格孤僻甚至会越来越叛逆,导致重复犯错误。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关键时候,我们允许他们出现问题,一旦出现问题时,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根据事情的原因尽可能地对他们采取宽容的态度,减少他们有可能强化的问题,减少给自己定位为“后进生”的机会,这样做将有利于预防“问题学生”犯一些重复性的错误。由以上的案例可见,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做好其转化工作应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的。善于使用赏识教育,因为唯有动之以情,用教师火一般的热情,去化解他们心理上的坚冰,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在对其晓之以理的基础上,加倍地关心他们。或者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思考以下,我们是否应该换个教育方式?如在学生犯错误时,我们是不是要考虑不当着同学们或老师们的面批评他,或者可以写在纸条上,这样既保全了他们的面子,又给了他们思考的余地,且我们是不是应该能对他们以后反复出现的点点错误,可以更耐心的教育、指点、体察和谅解呢?又如在沟通时,即使批评教育,我们是否也倾入了爱呢?我们在教育学生时,语言是否可以更艺术些呢?如同在药片的对面涂上一层糖衣,做到良药不苦口。所以,在后进生的转化中,要使他们排除逆反心理,与大家融洽相处,做到心理相容。
(本文荣获2009年海南省中小学各学科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