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与反思
编辑/作者: 林应科        发布时间:2011-03-08      阅读:5350
  儋州市第一中学 >> 校本课程 >> 论文 >> 心理  


【内容摘要】教师职业倦怠是必须引起我们重视和值得我们去反思问题。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枯竭主要是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兴趣丧失的状态。教师因受到职业性质、工作过程、个人因素、外界环境而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我们可通过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建立社会支持系统、改变认识来帮助教师应对职业压力,预防职业倦怠。
【关键词】教师;职业倦怠;压力

案例1、 王老师是2005年进入我校工作的,算算也是有近5年教龄的“青年老教师”了。结婚已有四年的时间了,认为工作压力大要小孩是想都不敢想,怕落后、怕跟不上。以为把所有的精力放到学校上应该得到应有的价值的,但结果是相反的教学的成果很不理想,经常失眠,不想跟别人接触包括她以前的最好的朋友,对于工作一点兴趣都没有,感到特别的累。
案例2、曾老师她是我们隔壁学校的骨干教师担任他们学校毕业班重点班的班主任,她的身上集中很多光环全国优秀教师、省级骨干等等。当她带完2007年高考的那届学生后,再也不敢多听班主任这个词,谁在她的身边点到这个词她就跟谁急。因为一听到这个她就全身紧张、面色苍白。她认为当年当班主任的那种被掏空、疲惫、无助她一辈子也没办法忘记。
上述两则案例就是教师在工作中所出现的职业倦怠问题。中国教育报公布的“当今我国中小学教师心态及行为调查”结果显示,有95.5%的教师认为,现在的精神压力太大。中国科技大学许燕教授指出,从事付出性工作的某些职业:如医生、教师和警察等助人行业是职业枯竭的高发群体,其中20%的教师受到“职业倦怠”的困扰。目前,我国教师的职业倦怠虽然没有达到比较严重的程度,但已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我曾对我市198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口头采访,调查对象包括村、镇、市的中小学教师80%都认为压力很大,农村教师认为压力的来源:是生活单一、后续进修学习的机会少、升学压力等等;镇教师压力的来源:是升学压力、减压方式不科学等等;市里教师他们比农村和城镇的教师的压力要高出15个百分点他们都认为在国际旅游岛的影响下,房价升值对年轻教师更明显,他们居无定所无形中对他们的职业有很大的影响、升学的压力、学校的管理等等都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压力。
一、 教师职业倦怠的诠释
职业倦怠(job burnout)是国外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研究领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Freudenberger1974年首次提出这一概念 ,他是一种在工作的重压之下身心疲惫的心理状态。主要症状:第一是心理耗竭,身体疲惫,伴有失眠、头痛、背痛、肠胃不适等症状;第二是才智枯竭,知识不够用,注意力无法集中;第三是情绪低落,工作热情丧失,容易悲观沮丧;第四价值感降低,自我成就感降低,消极怠工;第五是去人性化,冷漠多疑,人际关系恶化;第六行为症状出现攻击他人的行为或自残行为。
二、 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一) 社会期望等外界环境令教师不堪重负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亲勤的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他们已经成为一种符号,是外界和老师们共同认可,任何的离开这个符号和认可都会受到外界的谴责和自身的自责他们一直活在风口浪尖中,成为社会最受关注的群体之一,迫使教师们向着“完人”的方向努力,使一些教师形成了极端的完美主义,为此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教育的基数太大了,基本上每个家庭的每时每刻都跟他有利益的相关性,教师的工作都是在每时每刻共同监督下,社会舆论的关注下传活的,所以很容易产生心理的枯竭。
  (二)竞争机制和评价机制的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目前学校之间的竞争已逐步转化为生源与升学的激烈竞争。另外,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评优晋级、按绩取酬、片面强调升学率、绩效工资等等问题,使教师之间相互戒备、相互抵制,引发了严重的心理焦虑。
  (三) 教师的高额付出
  教师每天除了花大量的时间在上课外,还要面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备课、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占去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基本上都是早出晚归一直忙到很晚后才可以休息,容易造成体力的透支、精神的紧张。教师的高额付出与教育本身的滞后性、低回报造成强烈的心理落差。终日忙碌无暇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反思和规划,缺乏职业方向在教学容易出现迷茫和烦躁。
(四)社会的浮躁、减压方法的不科学
据调查很多教师受到社会浮躁风气的影响很少在专业知识上花时间,很少花时间看书阅读,没有静下心来进行研究,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应酬放在麻将桌上。在我市教师的基数那么大,但在公共的运动场上,看到教师的身影还是相对少了些。
(五)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期的影响
一个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到教龄的第五年是一个教师成长的非常关键期,很多教师在教龄第5年时由于内容的简单重复性、家庭的影响、教学升学成绩的第一次或第二次的影响、专业的慢慢成熟感到已经无事可做等都会容易造成挫折而使教师们感到迷茫。例如案例1就是最好的说明。
  三、缓解教师压力,避免职业倦怠的措施与反思
  职业倦怠与教师的压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美国教育协会主席麦克古瑞说:“职业倦怠的感受正在打击着无数的有爱心、有理想、乐于奉献的教师们——教师们已在逐渐地放弃他们的专业工作。”如何应对教师职业压力,预防职业倦怠,具体措施为:
  (一)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教师心理素质提高从外部条件看可通过政策、管理等加以改善,如加强职前、职后培训,为教师创造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等,但通过自我学习、心理培训、自我心理调节塑造健康心理品质,是承担教师角色、提高自身素质的根本途径。对于教师自身来说,教师应该经常思索自己的存在,并找寻职业价值和人生方向;要有感受生活的能力,能够主动拒绝各种外在的不良诱因,而体验到自我生存的内在意义,从而获得主动积极的发展,不断完善自己,获得成长,真正在育人过程中实现育己。
(二)为教师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教师社会支持系统主要包括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对教师的支持所构成的社会关系网络。在全社会大兴尊师重教之风的背景下,努力完善教师社会支持系统成为众望所归:要大力完善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为教师合法权益提供制度支持;切实提高教师待遇,为教师工作生活提供物质支持;积极优化尊师重教的舆论环境,教师坚守职业道德提供精神支持;积极解决家庭环境方面的消极因素,为教师教书育人提供亲情支持。
  (三)引导教师学会改变认知、提高自己的内在修养
  记得温家宝总理在一次与教师座谈时曾经指出:一个合格的教师,既要体现知识的力量,又要体现爱的力量。优秀教师,之所以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充满希望,感到幸福,就是因为他们都具有关心爱护学生的良好美德和思想境界。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的研究来提高自己的内在修养,去完善自己的人格,让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有这样一个老太太,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染布的,二儿子是卖伞的,她整天为两个儿子发愁。天一下雨,她就会为大儿子发愁,因为不能晒布了;天一放晴,她就会为二儿子发愁,因为二儿子的伞卖不出去了。老太太总是愁眉紧锁,没有一天开心的日子,弄得疾病缠身,骨瘦如柴。一位哲学家告诉她,为什么不反过来想呢?天一下雨,你就为二儿子高兴,因为他可以卖伞了;天一放晴,你就为大儿子高兴,因为他可以晒布了。在哲学家的开导下,老太太以后天天都是乐呵呵的,身体自然健康起来了——从故事中去寻找积极的心态。教育是一个很漫长的不能马上见成果的事业,需要我们耐住寂寞,需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能拥有过程的美丽,能想象桃李满天下的美好,教师的心里就会充盈着幸福,洋溢着自豪。
西方有这样一句谚语:如果你选择了一个你喜爱的职业,那么你就没有一天是在工作。那是在干什么呢?在享受啊!——从谚语中去寻找教育的享受。
教师只要保持对工作的正确态度和观念,选择恰当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就能有效预防职业倦怠的发生,也有利于应对将来可能遇到的压力,改变自己不良的人格特征,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参考文献:
(1)当今我国中小学教师心态及行为调查【N】.中国教育报,2003.9.9
(2)苏素美.美国教师的“职业倦怠”之探讨【J】.教育资料文摘.1995.(3)
(3)袁振国.教育新理念 .2001
(4)《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