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的模块化设计与教学
编辑/作者:林青        发布时间:2011-03-08      阅读:4718
  儋州市第一中学 >> 校本课程 >> 论文 >> 技术  

摘要: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模块化教学,前提条件就是要设计好教学的过程。如何进行系统的、整体的教学设计,如何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及其关系进行统一地、协调地安排,是教学效果好不好,达不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所在。模块化教学设计要以模块为整体,模块不再细分为一课一课的与固定的单位时间想对应的内容,而是以一个模块的内容对应多少个课时。对因特网(INTERNET)和教室局域网的使用,两者要分开,不能混为一体:1、利用教室局域网,除进行传统的教学活动以外,还能完成模拟练习、小组讨论、合作解答问题等任务。在网络环境下的模块化教学,网络成为教师和学生传递信息和交流的媒介,网络成为学生发展的训练工具。网络环境下的模块化教学,网络起到联结教师和学生的桥梁作用,是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已知和未知的桥梁;网络环境下的模块化教学,可以使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并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关键词:网络、环境、信息技术、模块化、教学、设计

随着我国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开始,信息技术课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中的一员,它的功能也在逐步转变,不再是一门单纯的计算机技术学习课,而是学生新的学习方式的支撑,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创新信息等的能力,并逐步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信息,将这些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形成影响人的一生的品质,即信息素养的工具。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如何实施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培养合格的学生?是摆在我们每一个一线信息技术教师的问题。笔者尝试采用了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模块化教学,有了一些心得,拿出来共大家探讨。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模块化教学,前提条件就是要设计好教学的过程。如何进行系统的、整体的教学设计,如何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及其关系进行统一地、协调地安排,是教学效果好不好,达不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所在。这里面就要求老师要理解什么是模块?所谓模块,就是为了实现明确的教育目标,围绕某一特定主题,通过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而设计的相对完整、独立的学习单元。模块是具有综合性、相对性和开放性。还有,老师对模块各个内容之间的联系要非常的熟悉。把这些搞清楚了,对于模块化教学的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模块化学习中,知识与技能既是要学习的内容,更是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的工具,从而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及相应的思想和方法。基于这样的背景,模块化教学设计要以模块为整体,模块不再细分为一课一课的与固定的单位时间想对应的内容,而是以一个模块的内容对应多少个课时(看具体单元的需要来定多少个课时)。例如,在上“信息与信息技术”这一章时,笔者这样来进行模块化的教学设计。首先熟悉本章内容,掌握各节之间的联系、重点、难点等,从而明确本章的教学目标:第一节要求学生对于信息概念要理解,能列举出学习、生活中丰富的信息,掌握信息的一般特征,对信息有较全面的认识;第二节要让学生知道“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能联系生活实际,领会信息技术的人性化和大众化的发展趋势,认识到信息技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需要我们正确的对待、健康的使用。还要特别强调,如果使用不当,无论是电视、计算机还是网络,都会给我们带来负面的影响。在清楚各个环节以后,接下来就是要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由于信息与信息技术这两个概念目前存在比较大的争议,所以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后,要求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使大家对这两个概念有比较多的了解,这过程中鼓励学生间要相互进行探讨。本章内容理论性比较强,所涉及的知识点基本上都是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在强大网络的支持下,通过“讨论法”、“发现法”、老师必要简洁的“讲授法”来实施。在完成授课内容后,通过三种方法来检查效果:小组讨论结果的形式、对个人的抽查、检查所有学生的作业或练习结果。学生通过这一个模块的学习,目标就是要形成自己对本模块内容掌握的知识链,从而整体上把握本章的内容。
有了好的教学设计,如何利用因特网(INTERNET)和教室局域网来实施教学,这是最关键的问题。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操作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而其中操作应占主要地位。采取模块化教学,应先应用后逐步理解。由于计算机的操作是建立在各种软件的基础上的,当然要教学生如何使用软件,但不可能教会学生掌握每一种软件的使用。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要培养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在“音频素材制作”的学习中,我们学习制作的是WAV格式的音频文件,那么MP3、AVI等格式的又是如何制作?这些可以让学生在内容非常非常丰富的因特网支持下去完成。如果我们的教育还是靠课堂或机房的40分钟或45分钟的“传道、授业、解惑”,不仅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养成,也无法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所以信息技术要向课堂外延伸。
对用因特网(INTERNET)和教室局域网的使用。两者要分开,不能混为一体:1、利用教室局域网,除进行传统的教学活动以外,还能完成模拟练习、小组讨论、合作解答问题等任务。可以提供给学生富有个性特点的教学资源和内容。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向教师提出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可以利用“教学控制系统”先完成必须讲授的内容,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然后通过网络练习,自练自解,网络自行评判。针对难点和关键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合作解答,提高效率。2、利用用因特网(INTERNET)网络教学使得教学过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获得大量有用信息,通过网络的媒介功能,学生可以了解其他学员的情况,或者利用网络提供的交流功能,使用E-mail,BBS等方式针对问题进行讨论。  
在这种网络环境下的模块化教学,网络成为教师和学生传递信息和交流的媒介,发挥着桥梁的作用。例如,学生有什么问题,可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向老师提问。对于教师来说,网络是其发布知识、传授技能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网络可以进行监查,处理各种问题,帮助和引导每个小组和学生个体顺利完成任务,教学效果的评价也需要使用网络来进行,利用网络实现的教学反馈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收发电子邮件”的时候,要求每一位学生给老师和自己本身发一封邮件,以检验这个教学目标有没有到达。对于学生来说,网络是其接受教学内容的工具,同时提供了大量以多媒体形式呈现的信息,形式更加多样化,设计更加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网络上存在的众多相关教育资源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内容。通过网络,在模块的指引下,学生可以收集到更多的信息,学生通过E-mail或者BBS等通讯方式实现了必要的交流。学生通过收集和处理大量网络信息,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这个意义上来说,网络成为学生发展的训练工具。网络环境下的模块化教学,网络起到联结教师和学生的桥梁作用,是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已知和未知的桥梁;网络环境下的模块化教学,可以使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并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比如:为激发学生对某个模块的学习积极性和正确导航,教师要向学生及时反馈其学习情况,及时反馈、调整教学进度,学生可以上传作品到指定教师机目录,教师也可按需要定向向学生下传文件,及时反馈就要求教师的监控从宏观纵深到微观。而这一些,都必须是在网络下才能完成的
开设信息技术课是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前提,上好每一节信息技术课对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非常重要。网络环境下的模块化教学是一种不错的尝试 。

参考文献:
1、《教学模式的建构》 查有梁  
2、《新课的教学实施》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3、《信息技术基础教师用书》 李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