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突破“三圈环流” 的教学
编辑/作者:张健福        发布时间:2006-03-20      阅读:7178
  儋州市第一中学 >> 校本课程 >> 论文 >> 地理  
一、背景

关于大气的知识,是高中地理学习中的一个难点。而在这一难点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又是难点中的难点,同时又是重点。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图像和一些活动学习理解,还要学会按照课文图形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出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和存在的条件(包括均匀的地球表面、地球自转)、在近地面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的相间分布、南北半球对称的分布规律。

多年来对这一知识的教学,主要是通过把前面有关的知识,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的风等联系起来,在黑板上画图,详尽的讲解。从教师角度来讲,这是一个最好讲的一个内容,逻辑性很强,教师根本就不需要再看书本,就可以讲解和画图。但学生总是觉得很难,从一开始看书本,就有“不知所言”之感,根本就摸不着气流怎样流动、怎样偏转?常常是学到高三仍感觉到是“一团雾水”。

在新课程条件下,由于这一个知识的重要。所以没有把它作为“繁、难、偏、旧”的知识删除。但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却要做很多新的思考,要用新的方法来突破这一难点。

在一次高一新课程培训会上,特级教师张一曾说:“我是走在新课程与传统课程之间”。这句话让我联想起,为何不用传统与现代的方法来突破难点呢?于是在一次公开课上,我通过电脑多媒体手段动画展示气压带风带形成过程和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立体感,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同时让学生感到新鲜、生动,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乐学到会学。

同时通过学生制作简易教具,充分利用教师、学生、教学环境等课程资源,由学生用简易教具演示三圈环流,增强学生学习的体验性,使学生空间感增强,同时使学生感觉到地理知识就在身边。通过学生合作在地球仪上粘贴三圈环流模型,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过程片段:



师:通过第一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低纬度的地区获得热量多,高纬度地区获得热量少,为什么低纬度地区不会越来越热,高纬度不会越来越冷呢?

生:思考回答      

评析:以问题形式引入新课;复习原有知识,激活学生思维

……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大气环流的知识;解答学生难以理解之处。      

生:复习说出热力环流、水平气压梯度力和风的有关知识。观看课件展示内容;同时说出不解之处

       评析:电脑课件展示,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展示,突破难点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师:下面我们要用你们亲自动手制作的简易教具完成三圈环流的实验演示,以你们所在行的课桌为假设赤道和其他纬度。哪位同学愿意作为演员演示?

    生:(思考)举手

师将简易教具交到学生手中,并暗示他们,先把所在行假设为赤道。

生开始从座位上站起来演示;(但不知怎样使用)

师:赤道地区受热多,大气会怎样?

生:(思考片刻)膨胀上升;

师:怎样表示膨胀上升;上升后,气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生:(用一箭头表示上升)回答:高空气压升高;

师:极地附近怎样呢?

生:极地终年寒冷,气流下沉,高空气压低;

师:高空有高压低压,就产生了什么力?方向怎样?请你们几个相邻的同学思考一下,怎样把低纬环流展示出来,

生:(一起在比试着)

师:(当学生把北半球低纬环流模式摆得有一点样子时)很好,模型出来了!请其他同学注意观察,请同学们注意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的方向。之后说:“假                   如南半球,会怎样呢?”

生:(想了想,)把简易教具反转过来,就完成了。

师:为什么会这样?

生:因为南半球低转偏向力向左偏。

评析:步步引导学生,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帮助者。

……

学生动手在地球仪上贴三圈环流模型。并将作品让听课教师点评。



本节课教学内容在我校公开课活动中作了展示,从听课教师的评课结果来看。普遍认为授课教师的教学理念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所用课件,直观 形象,有利于难点突破,教学过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得较好;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所用辅助教具,制作过程简单,有较大的推广空间。

从学生学习过程来看: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思维处于较活跃的状态。学生对三圈环流知识的掌握,从文本上来看,掌握得还可以,即在课堂能够完成基础的练习,但对演示模拟,需要分步指导才能完成。

提出的一些意见主要有:整堂课结构上显得,前松后紧。个别知识点讲述不够深入。课堂演示这一环节,若事先告知学生,就容易实现。



反思1:只要授课教师多动脑,处处都有课程资源。本堂课,我把教材、教师(包含听课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都作为课程资源来开发利用。让学生感觉到处处都存在地理知识,地理知识就在生活中,地理知识就在身边。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简易教具的制作,本人在上公开课之前的班级教学中,并没有想到,只是在重新琢磨新课程理念,琢磨怎样更好体现新理念的情况下,突然来的一个灵感。使用过后,通过向学生了解情况,反馈的信息来看,学生通过模拟演示,学生对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对三圈环流中高空风向和地面风向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反思2:学生学习缺乏把书本知识回归生活的习惯。现代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学习过程要增强体验性,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制作简易教具,其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觉得难以做到,其中部分同学觉得自己要找材料和工具不容易。在教具的演示过程中,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是显得不强。说明学生平时学习还是习惯于对书本知识的背诵,缺乏在生活中体验的习惯。

反思3 :教师还是习惯于传统的课堂。从教师的评课来看,还是非常注重于知识的传授,习惯于知识条理的清晰完整性,追求课堂结构的完美性。对于课堂活动方面,多数教师还是认为,时间上不好把握,平时不敢或很少尝试。

新课程课堂评价方面强调,对一堂课的评价,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是从教学理念、人文素养、教学思路、学科功底、组织协调以及教学机智方面进行。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从学生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和生成状态进行评价。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在这些方面都体现得较好。对于演示环节,若事先告知学生,则只是表演课堂,课堂也只是流于形式,就不是生成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