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引导下的自主学习——《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案例
编辑/作者:梁芳碧        发布时间:2006-03-17      阅读:6320
  儋州市第一中学 >> 校本课程 >> 论文 >> 地理  
一、教学背景和要求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关注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训练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扬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并通过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收集和处理各种信息、主动获取知识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培养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中组织好科学探究活动至关重要。

    水资源问题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目前,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人口不断增长,工农业和生活用水量增多,水污染日趋严重等自然和人为原因,全世界60%的地区面临供水不足的问题,而在儋州特别是那大地区用水情况不算太紧张,许多学生包括我在内在日常生活中节水意识不是很强,很难想象缺水地区的人们是如何用水的。所以本节课的要求是既要让学生知道水资源在人类社会经济生活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又要让学生意识到节水的重要性,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了达到教学要求,体现新课改的要求,我采用合作探究、讨论问题的方法进行教学。

二、教学过程问题设计

(问题1)请谈谈你在书刊、报刊、电视或上网看到过哪些有关于缺水的情景呢?

    让学生通过交流了解世界各地水资源紧张的情况和程度,知道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和地区以及我们身边的一些乡村地区正处于缺水况态,从而让学生建立起水忧患的意识。

(问题2)谈谈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缺水时的感受

    让学生通过交流知道水资源的重要性。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地球就不会有生命存在。

(问题3)水是可再生资源,为什么许多国家闹“水荒”?

    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归纳,得出出水资源不足的原因。强调指出:对水资源的利用应以不污染、不破坏和不超过更新速度为前提,否则,取之会尽,用之会竭。

(问题4)“咸海”的忧虑是什么?

    结合咸海面积缩小的案例,具体说明水资源在利用不当时,会引发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问题5)面对许多国家和地区水资源紧张的问题,我们应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以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学生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讨论、归纳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在学习合理利用水资源时,要认识到区域差异特征,不同地区由于自然地理特点不同,面临的水资源问题和解决途径的不同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问题7)如何评价我国水资源的状况?请你为我国北方缺水的问题提点建意。

    通过对我国水资源的评价,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一种地理事物的简单方法(从数量、质量、结构、地区分布、时间分配、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整理)并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从主人翁的角度,利用所学的知识讨论怎样解决我国北方缺水的问题。

    最后,让学生课后收集在日常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并且谈谈自己的所见所感,提出解决措施。布置这个课后的目的是让学生提高节水意识,树立“从我做起,节约每一滴水”的高尚情操。

三、教学评价和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7个问题,层层递进。这样一步步提问诱导,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讨论,认识到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提高节水意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培养学生在工作中的合作精神,以及在公众面前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教学方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不过,学生的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相对较低。对于某一些问题的分析不够全面、不够透彻。我在整节课始终使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的方法,教学方法显得单一,再加上这些问题似乎与学生的切身利益关系不是很大,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表现欲不是很强。我觉得本节课教师应该通过让学生收集一些典型的资料分析水资源状况,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应用于学习过程。还应该通过多媒体展示更多的有关于水资源短缺的实例和一些国家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让学生通过声音、画面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自然也就会主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学习潜力就会得到开发,课堂教学就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有所得,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通过本节课的的问题设计,我觉得提问本身虽然没有一套必须遵循的、严格的和固定的规律,但是要想获得良好的提高效果,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率,问题的设计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1.要有适当的难度

    问题应该是既让学生感到有困难和压力,也能使学生感到有解决的信心。问题的难易程度正好介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谓使学生对问题的解决的努力有“跳一跳,摘桃子”的效应。

    2.要结合学生的实际

    每一个不同的问题,选择哪些学生进行回答,教师应事先有一个大概的意向。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发展水平之间存在适宜度的问题。选取思维发展水平高的学生回答太容易的问题与选取思维发展水平低的学生回答太难的问题,都不能达到提问的良好效果。

    3.要具有可持续性

    有价值的问题应该达到这样的目的:提问使问题能够持续地发展下去,提问成为学生继续讲座和不断追问的原动力。在一个提问所创设特定情境中,学生的思维要“能够充分地从一点到另一点作连续的活动”,只有这样的提问,才能带领学生进入真正的、深刻的、有效的思维活动中。

4.要有恰当的反馈

    在课堂提问中,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接受教师的评价,往往比较紧张,教师应始终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勇于回答和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对回答错误的学生给予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