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教授解读“衣”中隐匿的中国文化秘符
发布时间:2012-03-18      阅读:4474
  儋州市第一中学 >> 校本课程 >> 论文 >> 历史  
                     2012年03月12日 09:08:21来源: 文汇报  

    在普通人眼里,时髦的穿着不过是彰显自己不落俗套,与“潮流”接轨;殊不知,衣服的背后隐匿着诸多正在失落的文化秘符。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胡晓明最近以“衣道如何可能”为主题,做了一场有趣的讲座。他试图用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解读深藏于国人衣服里的“衣道”。

    胡晓明说:所谓“读书人”,都应该有一件表明自己个性的“衣服”——锦绣文章。


    衣服里藏有文化符号

    “以往的研究,尤其是文学研究,通常忽视古文中很多关于衣装服饰的描写。”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胡晓明,最近尝试把“衣”作为独立研究对象,将经学、理学、民俗学与诗、文、戏曲、小说、笔记等多种类别的文本材料打通,从中国符号学的角度重新解读。

    “衣”首先是一种政治符号。胡晓明以《周易》中的“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举例。这一句的意思是指统治者以“文”治天下。“衣服也体现了中西艺术审美之巨大差异。胡晓明说,全裸的古希腊女神,体现着西方人以自然身体为美的审美意向;而出现在中国古画中的洛神,则是一位素衣女子,衣服上的微微褶皱、流动线条带出的飘逸感,都隐喻着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审美观。


    文章是读书人的“衣服”

    不仅如此,“衣”与文章还有天然的关系,所谓锦绣文章即是。

    胡晓明说,“垂衣裳而治天下”不仅指国家的建构、统治有一套虚拟的“衣裳”,延伸至个人也需要一套虚拟的“衣裳”作为表征——“衣”的另一个符号,就是代表文字权威性。“中国人认为实行‘文治’是最自然的权威形式。很多中国人从孩提时代就接受了一种观念,即社会群体中的佼佼者是那些在文辞方面比他人优秀的人。”


    “衣”下隐藏的情感符号

    “衣”在文学作品里也通常是一个代表男女之情的“小符号”。《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宝玉叫晴雯拿两条手帕给林黛玉。黛玉本来不肯收下,但听晴雯说手帕是“家常旧的”,就收下了。书中写道:“林黛玉已体贴出手帕子的意思来,不觉神魂驰荡”。

    胡晓明解读这个情节,“手帕”是服饰配件,旧手帕表示是主人的贴身之物,传染着主人的生命气息。

    胡晓明说,中国文学的一大特征就是书写隐情。和西方式的心理剖析不同,中国文学有独特的表达方式。作为一种私人文学,作者写作的过程就是制作一件美丽的语言衣裳,把它作为人生的某种纪念。从符号学的角度,把历代文学作品中的“衣”串联起来,会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含蓄、深情和细腻。(记者 樊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