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歌曲进行历史教学
编辑/作者:林壮鹏        发布时间:2011-03-08      阅读:5226
  儋州市第一中学 >> 校本课程 >> 论文 >> 历史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教学案例
  
一、背景分析
由于大众传播媒体的影响,学生对许多优秀的歌曲十分生疏,而某些格调低下,内容拙劣的歌曲充斥校园,侵蚀着青少年的纯洁心灵,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严重不利。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如何让年轻的一代中学生们继承、发扬优良的革命传统,养成良好的爱好依然是重要的。所以,在基础教育中,有必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艺术素养、情感与价值观的渗透和熏陶。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也是新课程的建构者,历史教师应遵循“大教学观”、“大历史观”的宗旨,充分发挥创造精神,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其实,历史教学的资源不局限于文字资料,比如说,我们喜闻乐见的音乐、美术、影视等作品以形象、生动、直观的素材优势展现了历史情境,许多歌曲本身就是一段历史,正所谓“历史中有歌曲,歌曲中有历史”。
在高一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课中,我利用历史学科与音乐艺术的联系,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在音乐中学习历史,在历史中感受音乐艺术,陶冶情操。
二、过程描述
1.准备与引入
上课前我安排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抗战歌曲和磁带,由文艺委员、宣传委员组织班里同学练习演唱,并要求给每首歌的历史背景和思想内容谱写解说词,在上课时分组播放和讲解歌曲。
课堂开始时我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九一八”事件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知识,然后由第一组学生播放《松花江上》,通过多媒体课件显示歌词,介绍歌曲表达了东北人民对故乡的眷念和被迫背井离乡的悲痛之情,由此引入新课。
2.进入正题
“九一八,九一八,……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伴随着歌曲的延伸,课堂沉浸在音乐的氛围中,学生们被这首歌震撼了,他们非常痛恨日本的侵略,并对使东三省沦亡的不抵抗政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随着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七七”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倡导、推动之下,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抗战时期,中共实行人民战争路线,八路军、新四军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在讲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时,我让第二组学生播放了《到敌人后方去》这首歌:“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不怕风,不怕雨,包后路,出奇兵,……我们的旗帜插遍了东三省,我们的旗帜插遍了黄河东……”这首歌利于学生牢记抗战时期根据地的名称,理解根据地发挥的作用。
在敌后,中共采取的是以游击战为主的作战方针。讲到这里,第三组学生的代表介绍了熟悉的《游击队歌》,并在播放的同时全组跟唱:“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无论谁要强占去,我们就和他拼到底!”歌曲节奏活跃、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歌曲生动的刻画了游击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刻画了游击战士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英雄形象,深刻的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听完歌曲后,同学们对游击战的艰苦有了了解,对游击队员们充满了敬佩之情。
紧接着介绍和播放的《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和《鬼子进村》,是电影《地道战》的主题曲。“太阳出来照四方,毛主席的思想闪金光,太阳照得人心暖,毛主席思想的光辉照得咱心里亮……”“地道战、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优美的歌曲反映了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光辉,加深了学生对人民战争路线和敌后作战方针的认识理解。
在即将讲授“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内容时,最后一组学生播放了《南泥湾》,学生在优美的歌声中感觉到南泥湾由“杂草众生、野狼成群”开辟成“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过程。听完后,我没有让学生立刻介绍其背景内容,而是提出了一串问题: 这首歌反映了抗日根据地在什么时期掀起的什么运动?谁还能列举出中共在困难时期还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各自起了什么作用?以此引入教学。
3.结束
课堂结束时,我让全班学生合唱《游击队歌》,要求用轻快有力的声音和保卫祖国,憎恨、蔑视侵略者的感情演唱《游击队歌》,并用不同的力度和速度表现歌曲所塑造的不同的音乐形象。
三、课后反思
历史在歌曲中。用歌曲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心理和个性,能激发其兴趣,况且这节课中我所选择的大多是脍炙人口、经久传唱的经典歌曲,这些歌曲艺术性高,使人难以忘怀。
课堂开始时,我在多媒体画面上放映出抗战期间的一首小诗《假如我们不去打仗》:假如我们不去打仗/ 那么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 还要指着我们的骨头说/ 看哪,这是奴隶。这样的设计既能制造气氛,又能突出主题,使学生融入了历史中。之后,学生进入音乐艺术的情境,感受、体验了歌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得到美的享受,既提高了音乐欣赏能力,又激发了爱国热情。
课堂贯彻了“重视参与实践,鼓励探究与创造”的课程理念,学生在搜集歌曲,撰写歌曲解说词,练习演唱的过程中动手、动脑、动口、动情。
整节课在准备和上课时,需要教师与学生一起来探究歌曲的背景、歌词、旋律、结构和情绪特点,一起来探究设计用不同的速度和力度演唱本歌以体验所塑造的不同的音乐形象,引导学生积极的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体验表现和创造的喜悦,同时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