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讲评课不同于新授课、复习课,它是在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学生存在的知识或能力缺陷进行矫正弥补教学的一种课型,尤其越接近高考冲刺阶段,高三复习中大大小小的测试就越频繁,考试后试卷讲评课也就愈加重要。试卷讲评课上得好与坏,效率高与低,从某种意义上说,直接制约着学生最后阶段成绩的提高。所以,对高三试卷讲评课,我们教师也应该向其他常规课和复习课那样,加以重视并研究,提高试卷讲评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达到提高学生成绩的目的。下面结合本人的实践和思考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如何上好高三历史试卷讲评课。 关键词:试卷分析、讲评设计、课后反思 一、课前准备 1.讲评目标的确立: 教学目标是在对测试结果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立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科学,直接影响到讲评课的成效。讲评课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紧紧围绕“矫正补偿”的中心,明确弥补哪些知识缺陷,掌握哪些学习方法和应试技能,具备怎样的知识迁移能力,形成怎样的应试心理素质等。测试之后教师应对学生试卷按选择题、材料题、问答题三大题型进行整理、量化分析,找出学生主要失分点,确认本次测试所暴露的主要问题及成因,从而把较重要和较急迫解决的问题;普遍性、典型性的问题确定为主要教学目标。如第一轮复习中的测试,讲评重点可侧重知识方面,第二轮复习中的测试,讲评重点可侧重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第三轮复习时则重点突出应试心理和技巧方面的问题。只有目标明确,讲评才有针对性、实效性。 2.讲评内容的设计: 教学目标决定了讲评课的内容,讲评课没有现成的教材作依托,全靠教师在课前通过测试、批改、统计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整理来确定,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把握命题意图,以明确应达到的学习目标。命题意图主要是指考查学生掌握大纲和教材提供的知识信息和理论要求的程度。分析命题意图,也是分析试卷考查了哪些历史事实和学科能力,从而找出教与学中存在哪些问题和差距,是基础知识不扎实,或是分析概括、综合能力有待加强,还是揭示本质、史论结合的能力需要提高,这就增强矫正补偿的针对性,决定了我们讲评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答什么,而是应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这样答,使学生养成分析命题意图的习惯,以解决学生中长期存在的审题能力差的问题。 第二、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测试之后,暴露的问题可能很多,但我们课时有限,教师应把前置知识的缺陷,思维的失误,易混概念的干扰,解题思路的偏差,应试技术的匮乏等作为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以使学生明确错因和矫正方向。 第三、确定矫正的途径、方式和方法。测试后通过量化分析找出失误及成因,那么应采取怎样的方式和方法进行矫正补偿?前置性知识缺漏怎么办?思维失误如何才能避免?怎样区别易混概念?如何才能避免解题思路走入歧途?如何正确掌握应试技巧?等。 3.讲评方法的制定: 讲评课中心目标是要让学生知道哪里错,为什么错,怎样才能不再错,这就要求我们在讲评方法设计时,要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倾向,要有利于使学生举一反三,掌握日后继续学习的规律性方法,这就需要做到“四个结合”: 第一、主导与主体相结合。教师要避免包办一切,代替学生思维,硬性灌输等错误作法,应充分利用主导地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发现问题,矫正错误,促进学生自我评价和独立矫正失误能力水平的提高。 第二、一般与个别相结合。对普遍性的问题要设计切实可行的方法,重点突破,对个别存在的问题,则设计学生自我发现与矫正的灵活方式与方法,以利于全员达标率的提高。 第三、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通过测试提高学生对错因的认识,并鼓励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命题因平时教学过程中的失误而造成的学生失分现象,教师要自觉承担责任,给学生树立良好的自我批评榜样。 第四、温故与知新相结合。讲评课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具体试题内容的分析和解题方法指导上,还应在讲评时,对哪些与测试题相关的知识,易混概念进行综合复习,让学生通过测试、讲评找出知识的缺陷,同时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4.准备矫正练习: 确定讲评目标、内容、方法后还应针对测试后出现的普遍性问题而精心设置一份矫正练习。矫正训练题应本着针对性、典型性、科学性、灵活性原则来设置,通过讲评后再来一份矫正练习,对讲评效果将起到很好的巩固作用。 二、教学过程 高三历史教学是要对高中历史知识进行全面复习,加上各种测试频繁,而课时又有限,为了不致于出现只测试不讲评或讲评课当成“对答案课”或“思想教育课”等现象,这就要求高三教师一定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讲评课教学结构。 以本人的教学实践来说,一次测试一般安排两课时讲评,讲评客观题,用一课时;讲评主观题用一课时,讲评课课堂结构一般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概括总评、明确目标。教师用5-8分钟时间将考试结果,即分析出的试卷难度、区分度以及得分分布情况向全体学生公布,使每位学生既了解全班同学所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不足,又明确自己的成绩与别人的差距。指出本次考试所暴露的主要问题,实际上也就是使学生明确了讲评的目标方向,调动了学生矫正弥补学习的热情和积极参与教学的意愿。 第二、集体改错、重点讲评。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别,所存在的问题也一定会是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运用科学的方式与方法,使较为普遍性的问题得到重点解决,本人的教学方式是采取三个步骤:第一步把选择题的正确答案全部按题号用白色粉笔抄写在黑板上;第二步按学生号数每次讲评分别请15位同学上来把他们的错误答案用彩色粉笔抄写在正确的答案旁边,这样,错误的普遍性在黑板上就一目了然,讲评重点突出,避免了教师无目的、没有针对性的满堂灌讲评;第三步重点讲评,通过集体改错,讲评目标很明显,没有错的题目就不必做任何分析,重点讲评普遍性的错误,讲评方式是先请出错的同学阐明错因,然后集体付论,发表意见,教师再总结归纳出学习方法及解题技巧上的本质错误,分析题目的命题意图,对重点题目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归纳该题型所暴露的共性问题和共性原因,确定解决共性问题的规律与方法。如选择题中“根本原因”、“最重要”等题型的出现,解题思路就应以“经济为主”,“经济”又以“生产力”为主,“生产力”又以“科技或工具”为主。渐渐地学生碰到这种题型就能思路明确,得心应手,不再犯错。以上的“三步作法”是本人教学实践中一直采取的方法,一直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并取得很好的效果,这样做既可大大节省讲评时间,又可全面照顾好、中、差学生,差生对简单题目的出错可直接从黑板上得到正确答案,不理解的知识课后再请教同学或老师;中等生可以从别人的错因中得到启发,提高自己水平;优等生不浪费时间,就能解决他们的问题,这样做大大增强了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受,促进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讲评课课堂活跃,学生注意力集中,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点拨启发、补救矫正。第二节课讲评主观题,历史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单靠老师念答案没有任何效果,教学中我对主观题讲评也采取三个步骤:第一步把事先印好的材料题、问答题的“参考答案”每生分发一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试卷,寻找错处及错因;第二步抽查学生,让学生自己阐明错因与差距,发表自己的主见;第三步教师总结启发,分析命题意图并根据课前量化分析,讲评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错因,总结审题方法,解题规律与技巧。如此一点破,学生就慢慢觉得材料题最容易做。讲评课也就起到了提高能力,认识规律的效果。 第四、矫正训练、巩固提高。采用两种方式:1、测试后,一般学生较少出错的问题,可根据课前精心设计的矫正训练,通过幻灯的方式集体矫正、巩固;2、测试后,如果学生普遍出错较多的问题,教学也有一定的差距,则应设计一份矫正练习分发给学生课后训练、巩固、提高。 三、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就是写好教学札记。通过反思,依据实际教学效果把成功的方法、经验记录下来,把矫正教学的难点、遗留点及其一些教训也记录下来,写出总结,这样做有利于教师自身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对整个教学流程的监控和合理调整教学布局。同时对个别学生继续进行目标跟踪,讲评课后,教师要有意识去注意这部分学生,将其纳入重点教学管理监控范围,不断检查。 通过这样的模式构建对过去答卷能力弱的同学是一个极大的提高,能力可以逐渐由弱变强;同时试卷讲评本身就是对课本知识的再回忆和课堂思维能力的再培养,所以通过教师的精心准备和积极引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巩固了,对考试和学习历史更有信心了,也可以激发他们对课堂再学习历史的兴趣。 应该说试卷讲评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特殊而关键的组成部分,它是教学改革成败的一个重要的保障。只有学生能真正掌握答题思路和方法,能科学地进行考试,才能将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真正被人民尤其是家长、学生从心中得到承认并接受和付诸于行动,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教育成功的保障。 参考书目: 1.袁振国 著《教育新理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年版 2.周作芋 著 《问题之源与方法之镜——元教育理论探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3.盛群力、李志强编著《现代教学设计论》——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 4.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出版:《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2年、2003年全部已出期刊 5.闫承利 编著 《素质教育课程优化全书》(《素质教育课堂优化策略》、《素质教育课堂优化模式》、《素质教育课堂优化艺术》)——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