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案例分析
编辑/作者:林应科        发布时间:2006-03-21      阅读:7268
  儋州市第一中学 >> 校本课程 >> 论文 >> 政治  
课题名: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一、教学内容
经济目标、总体小康、全面小康、科学发展观、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总体小康建设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后果;科学发展观的主旨。
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是我国目前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如何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优化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结合我国及本地经济建设的现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意义;结合典型事例,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
4、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全面的、联系的眼光与科学发展观分析和看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经济目标、科学发展观

四、教学难点
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

五、教学方法
调查法、提问法、讨论法、讲授法

六、教学过程
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中华大地日新月异的变化。至20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那么我国总体小康取得那些成就呢
生: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提高了,国际地位提高了。另外两位学生通过自己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去说明总体小康所取得的成就。
师:我们在回答问题时注意掌握一定的方法,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去讨论问题。
生: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去看待了我国的总体小康
师:但我国总体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那请谈谈你对总体小康的直观印象
生:有的学生从环境污染的角度去论述、有的学生从贫富差异角度去论述、有的学生从发展不平衡的角度去论述、有的学生从缺乏科学发展观去论述。
注:预习已叫学生搜集好这方面的相关材料
师:既然总体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社会,为此十六大提出更高的小康目标,全面小康,那么它具有那些经济目标的要求呢
在预习时,要求学生通过其他途径搜集有关十六大精神,特别强调对经济目标的理解和掌握,对经济目标进行详细的讲解。
师: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
通过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三大区别的比较,使学生进一步对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理解与认识。
师:103页的第一道思考题,这种GDP增长,对人民生活的改善,国家的发展有益吗
生:有的学生从环境的角度去论述、有的学生从科学发展观去论述、有的学生从可现行持续发展观去论述。
从而引出科学发展观
师: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内容与含义
含义: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在预习时,特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了解和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和含义,在提问和讲解过程中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主动探究性学习。
师:如何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1)优化产业结构
(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3)统筹城乡发展
(4)统筹区域发展
师: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都是反映宏观经济的总量指标,那么他们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在预习已叫学生查找关于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的相关材料和数据,使他们对经济总量指标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进一步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有一定的了解。

七、自我评价
通过多次强调使学生对书本识记的要求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能调动起课堂氛围,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能力。但是由于时间紧对某些问题的讲解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在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方面有些不太理想,由于缺乏相关经验和知识在课堂驾驭方面往往出现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