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调节”一节的教学案例
编辑/作者:高 英        发布时间:2006-01-08      阅读:5422
  儋州市第一中学 >> 校本课程 >> 论文 >> 生物  
案例背景:
    1.1进行课程改革,要走进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解放自己的思想,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创设情境和条件把原本就存在学生之中的自主学习和发展的潜能释放出来,让学生感受到自主探究新知识的快乐。
    1.2《神经调节》是高中生物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要学好此内容必须对神经系统的结构有所了解,而本节教学内容一开始就紧锣密鼓地讲述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之前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的有关神经系统的知识早已烟消云散。如何找到授课的切入点,将重点讲透,难点突破呢?
案例介绍与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既有基础知识,又有应用知识,内容散乱,且抽象。根据这种情况,我采用了课前学生搜集,课堂循循善诱的方式,将前后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师生共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2.1利用学生的想象,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微观的结构宏观化。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在讲解此内容之前,必须对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有所掌握,而这部分知识是在初中阶段学习的,大部分学生对此知识已经淡漠了,甚至抛之九霄云外。为了让学生解决本课的难点,课前布置学生利用手中的资源查阅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自己所了解的神经元进行想象,想象其与哪些物体相似。由于课前的准备,学生对其心中有数,就七嘴八舌地说出各种与神经元结构相似的实例,例如:有的说像千佛手,有的说像章鱼,有的说像人的手臂……这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情绪很高,平时不怎么发言的同学也积极参与。对于同学们高涨的学习热情我及时给予表扬,并抓住时机提议同学们根据所掌握的知识画出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水到渠成。学生在快乐地想象中掌握神经元的结构。
    为解决难点铺平道路后,接下来引导学生学习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利用电位差的原理进行的,关于电位变化课本没有任何的说明,就直接了当地出现了神经细胞在静息状态时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每位学生心中的疑问,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传道解惑。
    2.2补充背景材料,扩展知识的内在联系
    神经细胞膜内外为什么会出现电位差,且静息状态为外正内负呢?这是我在备课过程中认为学生会产生此疑问,为了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然。在讲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前,利用动画补充讲解相关的知识,将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和原因加以简单、形象地说明,让学生知道其来龙去脉,将知识广度化和深度化。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为什么是双向的?这是学生学习此内容的第二个疑问,为了能形象地解答此疑问,我利用某同学在上一环节想象神经元的结构与人的手臂相似,结合电流的传导来讲解。触电及电流的传导对于高二学生并不陌生,我伸出右手,展开五个手指(树突),掌心(细胞体),前臂(轴突,即神经纤维的一部分),提问学生:假设老师在换灯泡时,不小心将某手指接触到电源,电流会如何传导?学生们会不约而同地回答:电流从手指流向手心再流向前臂,即形象地掌握了兴奋从树突     细胞体    轴突。接着又往下提问:如果不是手指先接触电源,而是前臂先接触到电源,情况又将如何?鉴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学生会说在前臂的上下两侧都会有触电的感觉,即电流往上下两侧传导的结果,顺着学生的思维,话锋一转告诉学生: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刺激点两侧迅速发生电位变化,引起神经冲动向两侧传导,即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结合形体语言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深入浅出地将本课的难点解决了,并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此知识点。
    案例反思:
    有关“神经调节”的知识是高中生物学中的难点之一。突破难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学中怎样突破难点,并将抽象的知识内容具体化、系统化,化难为易,就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下面谈谈本人的一些体会:
    3.1通过必要的复习和补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求知识的积极性。
    高中《生物》必修课程的内容是在初中生物学学习的基础上,对生命本质的进一步探讨,因此,适当、扼要地复习一些初中生物的相关知识以及补充一些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3.2让学生们学的有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本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学习就成为了一件愉快的事情,学生就会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3注意学科间的联系。
    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各门学科,其思想方法、基本原理、研究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有利于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的思想方法,建立科学的自然观,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建构过程,学生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教师则是学生知识建构的支持者、辅导者和高级合作者,负有调动学习者积极性的使命。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