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应该怎样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堂化学赛教课的案例分析
编辑/作者:李新芳        发布时间:2006-03-20      阅读:6548
  儋州市第一中学 >> 校本课程 >> 论文 >> 化学  
一、主题与背景

传统课程过于强调以教师为中心。新课程则倡导,课堂要成为教师与学生分享权力的场所,学生应该具有言语权、提问权、参与权等。因此,教师必须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必须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的核心是,探究、自主和合作。探究的本质是人的主体精神,自主的核心是自我独立意识,合作则是现代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

心理学研究表明,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维,有赖于他们的心理自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宽松的空间,他们才会参与认知过程。这就需要在课堂上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享受教育的机会。在课堂上,我们要时刻不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居高临下、盛气临人。使学生感到教师是我们的朋友,要和我们一起探索知识,从而上课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认真思考、敢想、敢说、无所顾忌,达到获得知识,促进发展的目的。2005年10月在琼海举行的海南省高中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许多老师在课堂上都能很好地贯彻了这一理念,充分引导学生发挥了主体的作用。尤其是听了洋浦实验中学的夏嵚崟老师的《过氧化钠性质的探究》一课,让我受益非浅,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新课程的魅力。

二、教学片段回放

师:我们要研究一种物质,先要弄清楚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展示一瓶过氧化钠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看到)

师:这是一瓶过氧化钠,请观察它的颜色和状态并记录下来……

大部分学生:淡黄色的……

少部分学生:白色的……

(展示一瓶碳酸钠粉末与之进行颜色对比)

生:碳酸钠才是白色的,过氧化钠是淡黄色的。

引导1:它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呢?我们要对它的化学性质做预测。预测前先要将它分类,再进行类比,如它是由钠、氧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属于哪一类呢?

生:金属氧化物。

师:金属氧化物有什么性质则过氧化钠也可能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我们已经知道的金属氧化物有哪些呢?

生:氧化钙、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钠……

师:请同学们运用你们所学的对过氧化钠的性质做个预测,并记录下所有你的预测,如猜测它可能与酸反应可记作“与酸反应”,当然这些预测越多,就越有可能预测到它的性质。

生:写出了各种各样的化学反应,五花八门……

(老师对学生写出的预测不做任何批评或指正。)

引导2:不错,同学们写了很多的预测,大家的头脑很灵活。过氧化钠的化学式可有些怪,钠的化合价通常是+1价,其氧化物写作Na2O,过氧化钠为Na2O2,氧的含量很高。金属氧化物的性质与金属的活泼程度是有关的,氧化钙、氧化铁、氧化铜的性质有相似,如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但又有不同,如氧化钙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而氧化铜能与氢气反应生成铜,那么在这些预测中,哪些不太可能,哪些可能性大呢?我们先做分析。

(学生预测的可能反应有:①与酸反应,②与氢气反应,③与水反应,④与二氧化碳反应,⑤与氯气反应,⑥与二氧化硫反应,⑦与钠反应……)

(通过师生的交互,引导学生讲出做预测的理由,力求全体学生达成共识。)

引导3:通过分析可去除与氢气反应的预测,这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可推出。从金属活动顺序表,我们可看到钠与钙的位置很近,性质可能是有相似之处,所以与氧化钙相似的可能性大。如果与氧化钙相似,我们先回顾一下氧化钙的化学性质:CaO+H2O == Ca(OH)2

师:我们先做实验来证明过氧化钠是否有相似的反应。

(学生分组实验: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并描述实验的现象)

生:有气体生成……

师:还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生:溶解,得到无色溶液……

师:用手摸一摸,是不是试管有点炀。

用试管进行实验的学生:是的

引导4:过氧化钠能和水反应,反应还产生了气体,这气体可能是什么呢?这里面只有钠、氧、氢三种元素,这气体可能是什么呢?请预测并给出验证产物的方法。

生1:是氢气,用燃着的木条来检验……

生2:也可能是氧气,用燃着的木条检验……

师:那我能否直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呢?

生:能,因为火星也能引燃氢气。

(学生分组实验: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气体,能复燃。)

师: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余下的溶液中可能含什么呢?又如何来检验呢?

生:是氢氧化钠,用酚酞试液来检验。

(学生分组实验:在溶液中滴入酚酞,观察现象。)

师:变红,但红色很快褪色,这是为什么呢?变红能证明氢氧化钠的存在。

我们可以写出化学方程式了:2Na2O2+2H2O == 4NaOH + O2↑

但为什么溶液会褪色呢,难道有试剂变质啦?我在实验室中换新试剂也试过,现象也是这样的,大家说说这可能是什么原因?

生:有些物质具有漂白性。

师:噢,有道理,但这种物质可能是哪个呢?

(引导:这试管中总共才四种物质,Na2O2、H2O 、NaOH 、O2,这四种物质可能哪种有漂白能力?)

生:过氧化钠

(学生分组实验:验证过氧化钠有漂白性,并用氢氧化钠做对比实验。)

……

三、案例分析

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改变了,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把学生的学放到了第一位上来,教师灵活有效地做好指导,而不是教师独覇课堂。夏教师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展现自我创造机会。夏老师多处对学习从方法上进行引导,研究和学习物质要遵循的程序,预测的方法,课堂上要学生掌握的一种思维分析的方法就是比较排除优选法。我认为这堂课有的成功之处还在于,教师讲得少了,学生的活动多了;师生单向的交流少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多了;简单机械的重复劳动少了,学生探索规律、讨论方法的时间多了。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不仅积极地参与每一个教学环节,情绪高昂,切身感受了学习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而且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满足了学生求知、参与、成功、交流的需要。这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协助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老师在课堂上真正起到了指导的作用而非主宰作用,充分触发了学生们思考的激情,调动了教室里多种声音的存在,实现了师生、生生的真正互动。

但这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前,老师没能提醒学生一些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使得有些学生不知道该用什么仪器来进行实验、该用多少量的药品、药品的用量比率是多少、应该注意观察哪些实验现象等等,导致有些学生没能得到预期的实验结果。

四、反思与研究

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因此,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学质量得以保证的基本前提。教学是一个过程,过程的运行需要一定的程序,以保证课堂教学场景的相对稳定性,因此,封闭是课堂的重要特征之一。然而,传统的教学过于强调预设与封闭,而忽视了生成和开放,造成了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因而,传统的教学对学生好奇心的激发与智慧的挑战存在明显的不足,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上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这种现象必须改变。新课程要求课堂具有预设与生成的高度统一,具有稳定性与开放性的高度统一。预设是前提,生成是结果,这种生成必须是动态的生成,不是预设的机械再现。稳定的教学场景也是前提,稳定的教学场景下的开放才能搞“活”课堂,只有在稳定的教学场景下的开放,师生的智慧才能得到有效的激发。必须看到,在实施新课程时,预设的重要性丝毫没有降低,因为,新课程下的课堂充满了许多未知的东西,否则何以学生探究?显然,新课程需要更高要求的预设,需要教师有更高的专业素养,需要教师具有更多的教学智慧。因此,新课程的学习方式的要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许多老师常常会抱怨上课没有效果,精心准备的内容根本无法落实。通过这堂课的经历,让我对新的教学理念突然有了更深的理解:什么才叫精心备课?精心备什么?我们知道传统意义上的“备课”就是:备教材(编写教学过程)、备教法(传授知识的方法)、备学生(学生接爱程度)、备学法(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一切均是老师让学生怎么做,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注重学生的接受,主角是教师。我想新课程新理念意义上的“备课”应该是:备“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备“创设不同层次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备“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里所谓“问题情境”不是教师一厢情愿设计好了一个框框,让学生跟着老师动,而是教师必须创设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的氛围。 这不正符合了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的: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师生、生生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探索、思考和建构离不开教师事先所作的、精心的教学设计,更离不开协作学习过程画龙点睛的引导。

在培养跨世纪创造性人才的今天,学校肩负着历史赋予的重任,有责任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融洽、宽松的教育环境。化学教学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重视启发、诱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动脑思考。

要想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就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上使学生有效地把耳、目、脑、口充分运用起来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考。

1.会听。

课堂上,学生不仅要认真听教师讲,特别是自己搞得不太懂的地方。而且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特别是与自己思路不同处。

2.会看。

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少讲,甚至不讲,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比较,作出判断。

3.会想。

首先要使学生善于想,这除了靠教师的启发点拨外,更要靠教师去“激励”、“促动”,促使学生去动脑想问题,教学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讨论,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4.会说。在课堂上,要尽量让学生多说,要鼓励学生说,哪怕学生说的是错误的,让学生敢于表述自己的想法,特别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给他们说的机会,说的自由。

哈佛大学有句名言:“一个成功者并不在乎知识和经验,而在于思维的方式。” 我相信没有哪一位老师不希望自己的课堂有自由情感的牵动与维系,有民主平等的自然活水流淌,有师生在生命相遇、心灵相约、探寻真理的精神漫游中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我也相信没有哪一位老师不希望让学生能在主动参与中成长,在独立探索中起飞,在自主发展中成熟;我更相信我们的老师都希望能过有意义的教师职业生活,从生计的驱使向生命的自由提升,从牺牲的付出向主动性的创造提升,任思绪在教育的天地里自由翱翔,用热情体验生命的律动,通过情境交融展现悦耳悦目的教育艺术,表现对教育的理解和感受,以心意贯通展示富有个性的教育风格,创造悦心悦意的教育效果,在品悟浑然中进入悦志悦神的教育智慧境界,与学生共度锦绣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