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师作为探究性学习的导师,其任务就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能动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把时间留给学生,把认知过程留给学生,把交流与评价的权力留给学生。《盐的水解》一节教材是安排在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以及平衡移动原理之后,可以说《盐的水解》是这些知识的综合应用。根据教学经验,学生遇到化学问题时,往往对这一知识点缺乏考虑或考虑不周。为了使本节内容在学生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也让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本节课我采用探究教学法。
二、过程与描述
在教学中,我一开始就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即: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是盐,为什么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都把它们当作碱来使用?这样的引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立即投入本节课的学习。
为了解决上面提出的问题,我让学生动手做实验:用PH试纸来测定CH3COONa、NH4Cl、NaCl三种溶液的酸碱性。我先在讲台上示范后,把学生分成三组,每一组测试一种溶液,以比赛的方式,看哪一组最先得出结果。
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溶液抹到试纸上,试纸很快显示颜色。5分钟后,学生汇报实验结果:CH3COONa显碱性、NH4Cl显酸性、NaCl显中性。
我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小结:这三种盐不是都显中性的科学事实。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诱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寻找分析这三种盐的水溶液不都是中性的本质原因。
我提出这样的设问:水是中性的,水中的COH-=CH+,为什么加入CH3COONa后,就出现COH->CH+使溶液显碱性的现象?加入 NH4Cl后,就出现COH-﹤CH+使溶液显酸性的现象?而加入NaCl后为什么溶液中COH-=CH+显中性呢?
我引导学生分析三种溶液中可能存在的分子和离子有哪些?
学生发散思维,分析讨论溶液中的情况,然后汇报认识结果。
结合学生对三种盐溶液中存在的分子、离子的回答,我展示三种盐溶液的电离情况,以帮助学生寻找原因。
CH3COONa = CH3COO- + Na+ NH4Cl = NH4+ + Cl- NaCl = Na+ + Cl-
再追问,什么样的变化能使CH3COONa溶液中的CH+减少而COH-增加? 什么样的变化能使NH4Cl溶液中的COH-减少而CH+增加?引导学生围绕溶液中CH+ 和COH-变化来寻找现象产生的原因。
通过引导和分析讨论,使学生认识到CH3COO-与H2O电离出的H+反应生成弱电解质CH3COOH,是CH3COONa溶液显碱性的原因。NH4+与H2O电离出的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NH3》H2O是NH4Cl 溶液显酸性的原因。NaCl溶液中Na+和Cl-都不与水发生反应,溶液中COH-和CH+不发生改变。因此,NaCl 溶液呈中性。
再设问:如果任意给你一种盐,大家能否判断出它的水溶液的酸碱性?
学生们情绪高涨,个个跃跃欲试。最后师生一起归纳一般规律,即:如果某盐的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那么这种盐溶液就可能显碱性或酸性。
由于上述结论仅仅是依据有限的认识作出的,是不是物质变化的本质规律,还需要我们用实验来进一步验证。学生通过分析和实验两种方法验证课前提出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酸碱性。几分钟后,学生汇报结果:两种方法得出的结论完全一致,都显碱性。学生们能像科学家那样通过实验探究问题,归纳问题,最后又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了假说的正确性。我从学生们的眼睛里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功和喜悦。
三、教后反思
1、 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入手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原有认知与事实现象产生冲突,处于“心求迫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急需状态。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原动力,让学生探索的欲望和兴趣进入课程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不仅体现了探究过程首尾呼应效果,也使学生的求知探索欲望得到满足,从而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2、 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问题,总结归纳问题并形成假说,最后又通过实验验证假说。学生获得的知识是很难忘记的,即使忘记,还可以通过分析、推理,得出结论。更重要的是,在探索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和发现过程,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和创造者,学生学到了知识,知道了结论,经历了发现知识的过程,并通过积极地探究不仅能力得到了培养,还学会了科学探索过程的方法,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主动地探索知识,总结规律,学会思考,学会学习,逐渐养成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素养。
3、 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情感交流融洽,师生关系和谐,在整堂课中学生情绪处于亢奋中,积极探索,大胆发言,课堂气氛活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