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设语言环境 ,让学生说起来 |
|
编辑/作者:黄丽萍 发布时间:2011-03-08 阅读:5400 |
|
|
一、背景 1. 语言的教授历来讲究的是听、说、读、写。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其主导作用体现在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把课文中的字、词、句等语法方面的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反复操练,让学生看得明白、用得正确。类似的教学模式,读和写被视为重点。近年来,基于新课改的要求,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已成为同行们瞩目的问题。因此,如何创设适当的语言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让学生敢于开口、善于开口,彻底改变“哑巴”英语的现象,是本教案探究的主要目标。 2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曾经一度被忽视的环境已日益为人们所关注,从某种程度上说,环境的优劣已成为衡量生活质量高低、社会进步程度的标志。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拯救地球”,具体涉及地球所面临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通过列举污染源,学生更清楚当前环境的不仅如人意,保护环境刻不容缓,从而使学生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让他们动脑筋,想办法,积极讨论保护环境的措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二.活动过程:
1. 教师首先简介环境污染源并在黑板上板出六种污染源. A. water pollution B.air pollution C.desertification D.endangered wildlife E.litter F.global warming. 2.教师让各个小组将课前准备好的各种污染源的情况向全班同学汇报,每个小组说一种,共分为六组.并要求各个小组要作好其他小组的汇报记录,以备下一步的讨论作准备. Group1:We are talking about air pollution ... Group2:We are talking about desertification... Group3:We are talking about endangered wildlife... Group4:We are talking about litter... Group5:We are talking about global warming... Group6: We are talking about water pollution... ( 各个小组的同学都勇跃地介绍了各自的情况,有的还展示了有关的图片加予说明.每个人都达到了开口说话的目的.) 3.各个小组分组讨论空气污染的解决方案:" How to protect our nvironment?” Ss: ①.We can plant more trees on roads . ②.We can ask people not to drive their cars to work . ③We can ask people to ride bikes to work . ④.We can tell people riding bikes is good for their health . …… ⑤: We can ask the leader of the city to develop the public traffic. Such as adding more buses ,building underground . …ect. (几乎每个同学都纷纷参与,偶尔有个别同学用中文说;基础好的同学在帮他们翻译。)
4.各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到台前向大家汇报自己的讨论结果.提出如何解决污染的办法. Group1:We think ... Group2:We think... Group3:We think ... Group4:We think... Group5:We think... Group6:We think... (各个代表各抒所见,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可行性的建议,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及时进行德育教育.) 5.进行环境保护知识小测验. 6.交代课后作业 :Write a composition on how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三.分析与思考 1.本堂课实际上是英语课与生物课中的“环保”章节的整合。教师让学生课前准备了各种污染源的资料,并在课堂上向全班介绍了很多的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全球升温、野生动物頻临绝种等等。实际上让学生复习了生物课中刚学的“大气与健康”、 “水与健康”等的环保知识。 2. 教师让学生课前分小组准备了各种污染源的资料,锻炼了学生的收集信息能力, 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课堂上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解决这些污染问题,巧妙地运用了合作学习法,不但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参政议政的意识。 同学们以主人翁的身份,提出了种种解决方法。解决各种污染问题,他们先用劝说的办法,当此法行不通时,再借助新闻媒体的力量,最后,上告政府;解决空气污染问题,他们号召人们骑车上班。当老师提醒他们,若家离工作地方很远,不能骑车上班时,该怎么办?他们马上想到了公交车。他们要求政府增加公交车辆,建造地铁。 3.老师因势利导,请他们回忆一下,以前有否做过有损于环保的事情。其实是英语课与政治课的整合。自然恰当的德育渗透,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4.英语是一种语言,学语言必需开口才能学会.因此英语课堂上要让学生开口说话,锻炼听说能力,这样才是语言课.而以往那种哑巴英语的教法不再可取了.这一点我们英语教师应该特别重视.我们应该转变旧的教学观念,接受新的教学理念,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总之,整个过程,教师不是在“教教材”,而是在“用教材教”,整堂课都是由学生来完成各个教学步骤,学生是课堂主人,教师只不过是课堂的主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生活经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入手,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真正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新课标》说;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当时,教师应该趁热打铁,利用同学们的这份热情,让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用英语采访同年级的别班同学,让同学们在同龄人面前很自然地回忆自己的不文明行为。然后,以此为依据,让本班同学用英语向全校同学发一份以“保护环境”为内容的倡议书。这不但会在全校兴起一股学英语的热潮,还会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这是实实在在的任务型教学,体现了学中用,用中学的《新课标》精神。让学生在实现任务的同时,感受成功,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英语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这才真正符合《新课标》的理念。
四.讨论: 1.202班是重点班,在每一次分组与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们能够进行合作学习,互相帮助,每位同学在每个活动中都有所得.但在普遍班级里对于上中下各种程度的学生如何尽量减少两极分化,让每个人都能开口说,是我们急需要解决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
2.如果教师在交代学生准备课前材料时要求他们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调查我市存在的各种污染状况,以及身边的事例来说一说环境污染的情况,比如说调查松涛水库的污染原因和污染情况,再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调查人民大道早晚的汽车流量及空气质量。把调查结果及时地报告市政府,便于政府及时地采取措施。这样的活动既能把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外,又能体现学中用,用中学的《新课标》精神。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