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生动的口语课——曾丽英教师一节口语课的教学案例
编辑/作者:钟小英        发布时间:2006-03-21      阅读:4792
  儋州市第一中学 >> 校本课程 >> 论文 >> 英语  
一、案例展示

2005年12月23日,我们英语组的老师在高二(2)班听了曾丽英教师主题为Global warming (全球变暖)的一堂口语课。这节课上得很精彩,教学过程主体为:

教学目的:提高学生收集环境信息的能力与英语口语能力,让学生交流善待地球的理念;教学重点为:使学生学会表达对环境问题的个人看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做出具有说服性与感人的汇报;

教学方法:合作性学习;

教具:让学生自己准备;

教改设想: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学生通过合作扩展各自、互相的知识。

教学过程:

1、课前指示:

教师在黑板上列出六个主题:水污染、空气污染、沙漠化、濒危野生动,植物、垃圾处理、与全球暖化。学生们分为六组,一组选定一主题后分别收集所选定主题的信息。当一组汇报时,其他组成员要作记录。

2、教师对环境问题进行简短的介绍后,在黑板上列出六个主题:水污染、空气污染、沙漠化、濒危野生动,植物、垃圾处理、与全球暖化。

3、六小组分别上台作主题汇报。(学生们借助图片、海报、手抄报等进行汇报)当一组汇报时,其他组成员要作记录。

4、小组成员讨论如何保护环境,即针对以上六大主题的对策。

5、小组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结果并说出他们的口号。

6、教师总结。

7、环境小测试与评价。

8、作业:作文:如何保护环境。

二、教学反思

在当今的世界里,一个人不会创新就意味着被淘汰。恩格斯曾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这就是说:思维是创新的基础。但是,思维作为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的一种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过程,其前提是观察、实践和体验。这就是说,要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就必须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而课程标准就强调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的参与性,强调让学生在参与中启动思维机制,并通过以引导为主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教师方面来看,此堂课中能按新课改理念进行教学,亲和力强,肢体语言丰富,口畅,善于从众多汇报中发现存在问题。其合作学习措施自始自贯彻于整堂课中,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反映快而准确。整体上看,教学效果较好。

从学生方面来看,从课前准备即信息的收集、小组成员的讨论、小组代表的汇报均应用英语进行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解决污染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新的解决方法。学生积极地思考,不断地创新。如一学生用英语谈至垃圾处理时,就当场指出教室里的同学落下的纸屑现象。这说明学生已经历了观察( 看到地上纸屑)、体验( 感觉不舒服),他已主动参与到环保中。

本人认为此节课自始自终均由学生占据主导地位,而教师只指示任务与进行总结,真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响应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此外,本堂课训练了学生收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通过让学生表达对环境问题的看法练习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达到了教学目的与实现了设想,本堂课充分应用了学生的合作学习,体现了学生新的英语学习方式。

但有些学生虽然观察,体验到了环保的必要,但没有进行实践(因为他没捡起纸屑)。为此,曾教师就在堂上指出:(You should not only moved, but also take action.)不但要有感,而且要有行动。

从此堂课中,本人感到只有加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才能让学生真正地体验到生活,让此课内容--环保问题来源于生活,回归至生活。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本人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只有让学生与教师一起互动,课堂才能上得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