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英语教学中主题式任务型活动设计的尝试
编辑/作者:余美婷        发布时间:2005-01-28      阅读:6420
  儋州市第一中学 >> 校本课程 >> 论文 >> 英语  
                               高一英语教学中主题式任务型活动设计的尝试
                                 Earthquakes <using language part>——现场观察与分析
                                        那大中学 英语组 余美婷        

一、 背景

    1、 上课时间:2004年11月12日

    2、 上课地点:那大中学高一(3)班多媒体课室2楼

    3、 学生情况:人数为56人,英语知识能力为中上等水平,但口语能力普遍属于中下水平。

    4、 知识背景: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Reading part.对本单元的重要语法及新单词已经初步掌握。

    5、教学内容:Earthquakes第1学期Unit4  Using language part 第一教时

    6、教学目标:巩固前一课已经学过的语法和单词短语,尽量在以下的任务中运用: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训练学生的写作和口语能力,能当场根据提示写一个小的领奖词,并把自己写的演讲词真实用在交际语言情景中。知识目标是:have sth. Done/judge

    7、预期目的: 传统的语法教学中,教师往往给出语法规则,然后让学生操练、套用规则以达到巩固目的。这对学生来说,属于接受性学习方式。这样的教学,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气氛较沉闷,学生较易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我想将探究性学习方式渗透在课堂语法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语法规则,巩固规则,运用规则,从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

二、设计的理论依据,意图、教学片段及诊断分析

    Breen(1985)在《应用语言学》上发表的《语言课堂中的真实性》一文,认为真实性包括语言输入的真实性,练习活动的真实性,所需再现的社会情境的真实性,即语用、语境、语义三方面真实性。真实性在设计任务型教学途径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设计任务型活动时要首先考虑教学目的,即怎样把课本中的语言自然渗透到任务型活动中,让学生带着有趣的任务学习和运用语言,从而摆脱枯燥的机械性重复训练。要实现这一目的,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具有真实生活的教学情景。教师可以直接从真实生活中选择适合在课堂上开展的真实任务进行语言教学。源自生活的真实任务有时可能与课堂教学内容并无直接联系,教师在设计时就要对源自生活的任务加以设计,使其成为可以在课堂上开展的与教学内容相符,并能在生活中运用的任务。  

案例(5个片段)

(一)引入主题。

1、 以复习作为跳板,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T: Now, class! Yesterday we have learned the Earthquakes that happened in Tangshan,right?
Ss: Yes.
T: Ok. So the Earthquake had killed many people and destroyed the whole city. After the quakes, Tangshan was in ruins. But do you know Tangshan’s nowadays? Have you seen any pictures about new Tangshan?
S: No        
T: Now please look at some pictures

T: So you can see the city become very beautiful now, but do you think we should forget the history? Forget the Earthquake?
S: No!
T: Yes, we should remember it, and in order to remember it the city government have held a High School Speaking Competition ,many students took part in it, and do you know who is the winner?
S: No
T: Well, here comes a letter from the city government , now please read the letter and find who is the winner.

    2、布置阅读任务,深入学习主题内容

T: Now, can you tell me who is the winner? And 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e letter?


    分析:在这个单元中,这一部分与前面学生已经学过的Reading 部分衔接不自然,学生对前面学过的唐山地震已经了解,但接下来的演讲比赛看起来似乎与前面的内容没有直接的关系,但通过教师自己设计,能更好的把前面的内容连接起来了。首先地震发生了,但现今的唐山呢?学生很想知道,那么应该纪念这次地震吗?怎么纪念才有意义?教师通过补充说明为此举行了一场比赛来纪念,那么比赛结束了,谁又是获奖者呢?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提起了学生的疑问,并能诱导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枯燥的文章。而通过这些问题课文的主题也就浮面而出了。

(二)深入主题(为“说”而准备的“写”)

T: Now imagine that you is the winner who get the letter from the city government, now I’d like you to write a short speech which you would make on that day. And here are the cues for you to help you write quickly and  neatly .

    分析:学生阅读完那封信以后,已经知道了谁是获奖者,对这个主题已经完成初步了解,但学习还没有结束,阅读只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学生并没有真正的用语言,因此在阅读结束后,教师又设计了一个任务,那就是要求学生根据那封信里的内容写一封感谢词,并要求根据提示当场写出。提示的作用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组织内容。

(三)主题的延伸(“参观模仿”录象中交际情景的对话模式)

T:Have you ever seen the ceremony of any Award?
S: yes/no
T: I believe that most of you have seen it ,but have you ever seen the Award ceremony that is held in English? Now I’d like you to see a section of the Annual Award of Oscar, please watch it ,and see how they speak .  

    分析:学生已经写好演说稿之后,就可以让他们就自己的稿展开演讲了,但对与颁奖的仪式,以及一些地道的语言和礼仪,这里教师通过节选一部分奥斯卡的颁奖典礼,并放给学生看,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并马上充满了表演的欲望。这时,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

( 四 ) 围绕主题展开研究学习(探究活动中的分工与合作)

    “探究性学习”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中心,研究为手段,实践为途径,过程体验重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目的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本课设计时,我力求将上述特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交际)。 “小组合作”这一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研究性学习以过程体验为重点。根据这一理论,我设计了以下主题式任务型活动

Groups work:      
Student1:----- a host or hostess  
  Now let’s welcome the judge to speak out the winner…..
Student2:----- a judge
  oh, it’s really an excited and nervous moment….. .
    the prize  goes to….
Student3: ------a welcome guest
    Congratulation!
Student4: ---- -a winner
  Thank you, oh, I am very happy.…Firstly i thank for…...

    分析:在这一个活动中,以颁奖为主题,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分任务,每个人的任务不一样。但是针对学生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的口语很差,有的甚至不能根据情景说一句完整的英语,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在指导每个组的活动时,可以指导口语差的学生担任口语表达较少的任务,比如担任颁奖嘉宾,只要说一两句:congratulations!就可以。同组成员可以互相帮助,特别是口语好的同学可以指导口语差的同学,达到互相帮助的效果,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都感受到自己的参与的价值就是我们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五)最后的运用

    最好各个组上来表演,展示自己的口语水平的时间到了,当主持人的,当评委的,当颁奖嘉宾的,当获奖者的,各个都充满了自信!教室里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很多人都感受到了说英语的乐趣。也得到了很多同学和教师的掌声!

    最后教师又根据他们的表演,评出了今天的获奖组!而且给他们颁发了奖品,这样一来。把本课的主题的表演,反过来变成了今天真实的比赛!

    而今天的主题得到了升华,最后课文的主题成为了现时生活中确确实实的主题。

三 、反思

    1、这堂课与前面的内容连接不是很紧,本单元起初的主题是地震,而今天本课的主题一下子要转到演讲比赛,这需要花一番的心思,如何把主题围绕着获奖这个主题展开是问题的关键。因此英语教学中主题式任务型活动设计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发散思维,多从各方面去旁征博引,最后把主题引到现实生活中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觉得真实自然,也觉得很贴切。教师也觉得顺畅,避免了手忙脚乱,更不会有忘记教学的步骤内容的可能。

    2、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本课我是抱着尝试的心态上的。设计时考虑到学生基础差,接受能力弱的特点,特意设计了一个让每个人都能参与的活动,原先担心学生讨论时不热烈,思维不够活跃等。想不到课上竟出现了好几个出人意料之处: A、学生对颁奖很感兴趣B、个别成绩较差的学生也很积极参与,这让我很高兴。C、学生创新思维出乎我的意料,在表演中他们呈现出了一种演讲者的特有的自信,颁奖者体现出了领导的气质。。这些让我认识到每个学生都蕴藏着充分的发展潜能,关键是教师如何开发。

    3、我将本课与平时教法相比,觉得运用探究方式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密度更大,更易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策略。教师在探究活动中的主导作用非常重要。体现在对教材的钻研、教学过程的设计、情感的激励、探究学习氛围的营造等各方面。如在本课中,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出现了拍手、拥抱、欢笑等场面;在讨论热烈时,课堂似乎有吵闹之嫌。以传统眼光来看,会觉得学生纪律不尽人意。但如在当时对这些行为进行批评,会打击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因此,只要学生的确是在积极参与活动中出现上述情况的,教师可宽容待之,营造出宽松的探究气氛。教师还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巧妙引导,思维活跃时适时激励,有了思维成果后适当奖励……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关键是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

    4、在本次尝试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如何管理课堂,做到“放”而有“度”,“活”而不“乱”?如何在探究活动中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如何在检查学生的研究成果时能照顾周到,因为在讨论研究时,每个组都积极地参与了,每个组都想上台表演,但在一个人数众多的班级里,时间又有限,不能让每个组都上太表演,很多组已经准备好展示,但都没有机会上来表演,这在一定程度上让他们很失望。

    5.另外一个问题是,课程改革后,课时减少,一个单元有很多内容,因此一个部分不能花太多的时间,在本课中,教学内容涉及到了语言知识的阅读,写作和口语训练。而一节课时间只有40分钟,那么在上课之前估计这三项内容的比重比较容易,但是在真实的课堂里,这就不是那么容易了,特别是对于我这样经验不是很多的教师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