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
编辑/作者:黄礼燕        发布时间:2011-03-08      阅读:5049
  儋州市第一中学 >> 校本课程 >> 论文 >> 数学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要求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和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
关键词:整合、数学课程、信息技术、多媒体
一  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方式,能将传统的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地联系起来,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充分发挥各自的教学功能,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可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及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将现代教学媒体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
1、多媒体应用可以培养学生的直观感受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内容抽象。因此,考虑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而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如在讲解三角函数Y=Asin(Wx+φ)的图像变换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振幅变换(A变化)、周期变换(w变化)、相位变换(φ变化)这三种不同变换变换所对应的函数图象变化过程,图象生动形象。加深了学生对于三种不同变换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三角函数的兴趣。尤其在高中新教材必修二中“三视图”的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呈现各种实物的三视图。培养学生的直观感受能力。
多媒体也可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实验模拟和难点突破。学生在中学阶段对数学有两大难点:立体几何部分与函数部分。以往教师对这二部分知识较难做到实验模拟。现在可以在选择相关软件的基础上,设计有关课件用于计算机模拟实验,并可多次重现,帮助学生复习掌握。使各类几何体和函数图象能在静态和动态的状况下展现给学生,既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大大加快理解速度
2.多媒体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抽象数学概念的理解。
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多媒体能用具体形象的媒体展示给同学,使其能从中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如“函数单调性”的教学。由于函数单调性既是概念又是性质,它的学习,本质上要学生经历一系列的内部思维转换,关键过程有两个:观察对象(函数图象)---自然语言描述(“在区间A上,Y随X的增大而增大”);数学语言描述(“对于任意的X1,X2∈A,当X1<X2时,都有f(X1)<f(X2)”)的过程。因此可以利用计算机直观形象的“描述”函数单调性。通过在函数图象上任意取X轴上的一点,用它的运动带动函数图象上以X为横坐标的点运动,以此突出“从左向右看,函数图象是上升的(增大)”,来揭示单调性的“在区间A上,Y随X的增大而增大”的本质含义。这样就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成了动态的图象分析活动,给学生创造了一定的思维活动空间。在制作幻灯片画面时,注意用意明确,使常规数学教学中要求的基本技能、重要的思想方法、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反映在课件中,各个幻灯片的连接注意衔接合理、自然,利用人工操作控制时间,使其变化有序,让学生对多媒体在教学应用避免产生黑板搬家感觉,函数的概念、定义域的求解以及归纳总结等与常规教学的方法相接近,使学生比较自如、顺畅地进入数学的学习状态。
在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我们可以用水的水压与时间的变化情况的应用题,在制作上采用了多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如教科书中的曲线、表格以及在统计教学中采用的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运用多媒体教学来呈现,使学生能在实践生活中体验函数的存在,对开阔学生视野,体现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有较大的帮助。
3、 多媒体的应用能丰富课堂教学容量,提高练习课的强度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而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学容量比以往的常规教学容量多。一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一节课讲授的知识也是有限的。而每堂课的强度又是非常大的,在这种时间与练习量不成正比的情况下,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是最合理的。如在新授课结束后,总有一些跟进性的练习。若把这些题利用电脑显示在屏幕上,这样大大节省了板书的时间,增大了教学容量,使尽多的学生得到练习机会。在练习巩固阶段,运用媒体可相应的设计一些闯关题,把枯燥的练习变为游戏、竞赛题。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练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材料,更多的练习机会和更多的表现自己的能力和成就的机会,以及更多的获得全面发展的时间和机会。同时,为我们教师能否准确把握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效提供了方法和途径。
在对一堂课的归纳、小结时,采用网络技巧及特写处理,把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思想和解题技巧以特写方式归于一张幻灯片中,并配上轻松的背景音乐,使同学能掌握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基本模式
    多媒体课件应用于教学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辅助式,一种是主体式。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中普遍运用的是辅助式多媒体课件,即计算机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一个或几个环节,如模拟演示、辅导、练习、复习、测试中发挥作用,主要是针对教学某一部分内容的需要而设计的。它是教师优化课堂教学过程选择的教学媒体之一。而主体式多媒体教学则主要是当今出现的网络教学,它可以代替教师的全部或大部分工作,学生主要通过和计算机的"对话"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增长能力。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中主要运用以下两种基本模式:
1.形象展示教学模式
因多媒体计算机集动画、声音于一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借助计算机,演示各种静态和动态的数学过程,通过声形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如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传统教学往往是教师通过繁琐而抽象的语言来讲解,而学生又往往无法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难点和宏观的概念,然而通过演示,学生对空间的概念等几种面体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可以从抽象的文字记忆转化到形象的图文记忆中来。在这一过程中,计算机只是做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学生和计算机之间并无交互过程,但计算机演示的动态数学过程,尤其是那些用其它教学媒体很难或无法表示的数学现象,能丰富学生感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由于市场上现售的数学软件并不能完全适合高中数学教学的需要,所以,数学教师可以自己动手制作课件或在网上下载相应内容的数学课件,在教学中进行演示,能起到了很好的、针对性的效果。
2.复习与练习教学模式
授完某段教学内容后,采取多媒体教学方式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与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这类多媒体课件,一般先呈现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通过动态图形、文字、声音的刺激,强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然后进入练习状态,通过大量的习题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除以上几种基本教学模式外,多媒体还可以用于教学的其它环节,如在课外小组活动中,通过游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竞争的意识;利用计算机,研究利率问题和最优规划模型等,使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利用计算机大容量的存储处理信息的功能,教师可以分析课堂教学过程,建立题库、资料库,备课、编制练习题等。
三、   多媒体数学教学软件设计思路
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与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是多媒体在课堂教学应用的关键。现根据近年来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现状,提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设计思路。  
制作课件时一般采用以下具体步骤:
⑴、设计课堂教学的思路,建立相关要素分析表。
课题 : 教学内容   学习水平   教学目标   教学媒体
要点 :  构成 ( 知识 )  事实   概念   原理   观察   推理   其他 ( 能力 ) 识记   理解   应用   综合  
幻灯片   图片   音乐   影片
⑵、建立文档,设置模板。
⑶、按照教学目标制作幻灯片。
⑷、设计多媒体动画与程序连接。
⑸、课件调试与格式转换。
⑹、及时对课件评价与修改。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整合以及其它学科教学的整合能够给学生、教师、学校带来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契机,但同时也应看到,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一个新兴事物,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



参考文献:[1]何克抗(2001):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中小学电教,

[2]《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 沈柏英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 束峰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