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多媒体与网络环境下新课程中的数学教学模式
编辑/作者:吴应杰        发布时间:2011-03-08      阅读:4917
  儋州市第一中学 >> 校本课程 >> 论文 >> 数学  

    [全文摘要]: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在多媒体与网络环境下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为: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自主探索——网上协作——网上测试——课堂小结。这种教学模式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并进行了实例分析。
    [关键词] 新课程条件,教学模式,建构主义,学生主体,多媒体,网络。
新课程在我省已经实施快一年了,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不论是对我们老师的教学模式或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新的要求。要求老师要改变自己在新课程中的教学观念,以及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新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但是在我们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很多学校和老师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课时不够,对于这个问题原因很多,比如说在教学过程中对新教材整体研究不够,对课程标准的研习不深,导致老师人为的“扩大范围、增加难度”和“对探究认识不深,导致效率不高”。但是我人为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迅速兴起与蓬勃发展的今天,如果借助多媒体条件这个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一定能为教学模式和学习环境的创新提供了更佳的外部环境,还可以解决新课程教学过程中“课时不够”的问题。而且这还符合新课程下所提倡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因此本人认为新课改理念下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为辅助的教学设计思想主要应突出以下几点:
1.以学生为主体。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意识、数学创新意识、实践应用能力,自我反馈习惯。
2.重视“情境”的作用。充分利用多媒体与网络中丰富的信息资源来设计问题“情境”和学习“环境”。
3.教学设计的个别化与针对性。可以专门为跟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设计或选择一些辅导性的学习课件供其使用。
4.学习中的网络协作。体现竞争、协同、伙伴、角色关系。
下面以高中数学必修4的“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为例,具体谈谈基于多媒体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模式的建构。
    一、主要设计思想
在多媒体与网络环境的条件下,此数学课的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如下:
创设问题情景—— 提出问题——自主探索——网上协作——网上测试——课堂小结。
  这样一个框架是一个的有机的整体。即教师利用多媒体体制作技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由已有的知识中尝试,后得出结论:sin2 =2sin cos 。再由教师在课上进一步的提出问题:我们把 sin2 =2sin cos 叫二倍角的正弦公式,你能由此展开联想推出其它公式吗?从实际的例子出发启发学生能否找出cos2 的其他表示式?然后由学生通过网络访问在服务器上的教学课件,带着上述主要问题独立地进行研究。碰到困难或研究有了结果后可通过网络访问教师设置的学习环境(即“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课件等)中寻求启示或印证答案。学生可再通过网络与同学进行学习讨论,师生之间进行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各层次的例题,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完成一定量的课堂练习。最后课堂反馈题由考试系统制作试题库,并存放在教师机中,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与能力通过请教老师,独立在学生机上完成,测试结果由计算机网络反馈给师生。最后由学生自行小结,并与课件中的小结进行对比。
    二、预期目标
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媒体功能、教学进程、考试方式等得到结构性的转变。教师由“教”转变为“导”;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媒体由“教具”(知识的播放工具)转变为“学具”(创设学习环境、提供学习资源,既是感知的对象,又是认知手段),教学进程由“接受知识的过程”转变为“研究建构知识的过程”;考试方式由学生的被考转变主动的自我检测。
    三、教学结构
(一)研究课题: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
(二)教学重点:二倍角公式的推导和二倍角余弦公式的两种变形即简单应用。
(三)教学难点:二倍角公式与两角和差三角函数公式的内在联系和 “二倍”的实质。
四)创设情景:
1. 录像投影:把前面学过的公式的基本框架多媒体展示。
2. 设计并创作《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课件。课件内容分为以下六大部分:
(1)创设问题情境:把前面学过的公式的基本框架多媒体展示。
(2)二倍角公式的推导:由前面学过的两角和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引导学生在上面的公式基础上令  后这些公式会是怎样的,从而逐步的引导学生把倍角公式导出。
(3)公式的几种用法(正用、逆用和变形用)
4)典型题训练:对上面的公式的这几种用法都一一给出相应的例题,并利用多媒体辅助,对于所给出的例子不断作变形后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把握公式。
5)课堂小结:
(1)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2)教师补充:本节课要理解并掌握二倍角公式及其推导,明白从一般到特殊的思想,并要正确熟练的运用二倍角公式解题
6)试题库:为了使不同程度学生可作不同的选择,将考试题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达标级,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第二层次为提高 级,在达标级基础上增加了分析层面的学习和变式练习,第三层次为优胜级,增加了新旧知识联系的综合层次的学习与练习。
五)学习流程:
开始 录象或投影 设问: 是否成立? 学生自主探讨

  二倍角公式的正用、逆用 推导二倍角公式的过程 二倍角公式的
          
  做角变换的游戏 典型提训练 试题库 课堂小结 结束
    四、进一步思考
1.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突出学习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独立性、主动性、发散性,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整个学习过程都是由学生独立操作、思考、归纳,强化了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过程。
2.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名符其实地实施个别化教学,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因材施教,既可培养数学特长生,又可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更多的辅导和启示。
3.网上协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与竞争意识。
4.多媒体网络的交互性和生动丰富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挖掘了他们的数学潜力,为实现了自主学习,自我建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书目:
1、《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弗赖登塔尔(荷兰)著,陈昌平等译,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3月第一版。
2、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20003 年4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