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中进行探究活动
编辑/作者:周海英        发布时间:2006-03-20      阅读:4786
  儋州市第一中学 >> 校本课程 >> 论文 >> 数学  
    十七周周五学校进行全校性的开放日。我被选中上一节数学公开课,我选的课题是《直线和平面垂直判定》这一节的内容,按教学标准是应该把这一节的内容全部上完。主要是介绍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

    例1、一个探究活动和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内容。后来,考虑到学生在本节课的接受知识的能力,所以把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这一部分的内容给删掉,也就是整堂课的最后的内容是利用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的探究活动。

    在这一节课的过程中,自我感觉在进行探究活动之前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觉得我对此内容把握得比较好,时间安排得比较合理。因为讲完例1时还剩下十五分钟左右,按我预先的设想完全有可能完成这个探究活动的。

    对于这个探究活动我是这样处理的,先对这道题的题目中出现的概念进行解说,目的是降低本题的难度,接下来让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分析。趁着这个时间,我把这道题的图形画在黑板上。这样大概花了七分钟左右。我先从整体让学生回答,其中有一个学生回答得比较大声,所以我就让他站起来把他对这道题的思考及讨论概述。但没有想到这个学生根本没有办法去理解这道题目的内容叙述,并且在我的进行引导的过程中,发现我对他的思维的错误理解根本没有办法更正,所以我只能从他的错误中的进行引导,能够引导出我想要的东西,但这里又让我花的时间太多。因为下课的铃声已经响了。也就是说我这堂课没有时间进行总结及课堂练习。最严重的问题是学生对此内容没有真正的理解。所以下课后,很多学生问这道题,说明学生对此题根本没有能理解透或者说根本没有理解。

    探究过程是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探究活动是新教材内容中在课堂里最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是不是每次在课堂中出现探究活动都能完成呢?像这样的课堂探究我有几点体会:

    1、探究活动并不能适合每一节课,每一位学生。因为开展探究活动必须要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调动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像这节课安排的探究活动,是在刚讲完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学生的背景知识,也就是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这些知识都没有办法吸收及消化,所以根本没有办法调动学生的知识。这些学生本身的知识受限,因而导致不能开展的探究活动。因此,我认为探究活动并不是不能适合每一节课,每一位学生。

    2、时间的受限。因为每次上课的时间是四十分钟。如果学生对问题的处理相对比较慢时,根本没有办法理解题目。如果学生的分析信息出现了失误,在短时间内他自己没有办法进行调整。对这个探究活动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因而在每次的探究活动之前,必须要求学生对此探究活动进行思考。

    3、教师的要求。在课堂中进行探究活动,要求教师如何能用较为精练的语言把此内容叙述,使学生能够迅速的了解题意,并且能从多个角度来认识、分析问题。也许这次公开课的探究活动的不成功,体现了本人在引导学生方面作得还是比较差。如果对此问题讲得太多,就像对学生进行“满堂灌”,就没有体现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对此问题的处理必须要把握好它的度。

    探究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试探与求索、总结与概括,获得知识的。对此教师必须要提高自己本身的素质,才能较好地完成现有的探究活动。像我们现在也要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今社会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