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实生活看数学教学实施
编辑/作者:阮琼瑜        发布时间:2006-01-10      阅读:4379
  儋州市第一中学 >> 校本课程 >> 论文 >> 数学  
一、教学情景创设的背景

    高中数学必修2的三视图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二是由三视图还原成实物图.因为课程内容比较抽象,也复杂。这节课的主题是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它是为以后学习空间几何和图形做准备的一堂课,所以在教学课堂设计上,教师要注重引导,使学生对物体有一种立体的意识,然后指导学生去归纳总结。现行教材的内容比较简单、浅显易懂。我们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让学生了解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学会画简单物体的三视图 ,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思维,能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在观察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三维性。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好情景,并在情景中,坚持“学生自主,注重实践,注重参与,讲究开放”,通过探究情景教学,化枯燥乏味为课堂生动活泼,将单一的练习变为趣味性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案例实录

(1)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熟悉的古诗入手,引出课题。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多美的山,多美的诗!)

  哪位同学能说说苏东坡是怎样观察庐山的吗?都有什么感觉?

生:横看,侧看,远看,近看,高看,低看。都得到不同的效果。

(在我让全班学生来朗诵这首诗时,很多学生在笑,数学课怎么上语文了?觉得这节课是个谜,提起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了一定的效果跨越学科界限,让苏东坡的一首《题西林壁》把同学们带入了一个如诗如画的境界,再从诗歌中提炼出隐含的数学知识。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的人文意识,还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中的"美"。)

师:回答得非常好。可能有些同学会纳闷,今天老师上数学课怎么会念起古诗来?其实,这首诗隐含着一些数学知识。它教会了我们怎样观察物体,这也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在此,我想先请同学们一起来做一个小实验。需要三个同学的帮助,请大家参与。

(2)观察实物、利用小实验,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

实验示意图(粉笔盒、杯子、乒乓球先用布盖好)

师:老师需要三位同学帮忙,哪位同学乐意?

(让三位学生分别按以上位置站好后,老师掀开盖布)

师(问甲同学):请告诉同学们,你看到桌子上摆放着什么?

甲同学:粉笔盒、乒乓球。

师:乙同学呢?你又看到什么?

乙同学:粉笔盒、水杯。

师(对丙同学):你来说说,桌子上摆着什么东西?

丙同学:粉笔盒、杯子、乒乓球。

师:为什么这三位同学说的都不一样,是不是有哪位同学说错了?请同学们想一想。

  (三位同学们都没有说错,只因为他们站的位置不同,即从不同方向看,所以看的结果不同。)

师:请同学们看课本图片,分别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间房屋,请同学们想一想,课本的图片的效果图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

让同学们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把自己结果与本组同学交流交流,如果实在想象不出来的,也可以上讲台来观察。

  (讨论结束,请学生回答,老师分别在黑板上记录)

师:刚才我们从不同方向观察实验和实物的模型,同学们有什么体会?

生:同一物体,从不同方向看效果不一样。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那么,是不是同一物体,我们从不同方向看效果都是不一样吗?

(不一定,比如球体。)

师:由此,我们得到这样的结论: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可能看到不同的效果图形。

(通过一个实验,很多学生都投入到这个实验中来,学生都很积极的发言,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了起来,使学生不会感觉数学的枯燥乏味)

师:解说 在几何中,我们把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叫主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形叫左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形叫俯视图。

师:请同学们观看教材的三个实物图,分别说出它们的主、左、俯视图

  (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思考,充分回答)

(3) 讨论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的三视图。通过讨论,让学生能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师:为了使同学们对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有更进一步的认识,请同学们按讲台上的几何体思考下面的问题,并小组议一议。

(教师在讲台上摆几样实物---由几个正方体组合而成的组合体)

说说你从正面、左面、上面分别看到什么图形?

各同学看到的结果是否一样?为什么?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观察讨论,并发表意见)

看到的结果:

我从正面看到四个正方形,从左面看到三个正方形,从上面看到三个正方形。

我从正面看到三个正方形,从左面看到四个正方形,从上面看到三个正方形。

各同学看到的结果不一样,为什么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呢?因为坐的位置不同,方向不同。

师:回答得很好。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相对于不同的观察者,其三视图可能不同。

假设从右下角往左上角的方向看是从正面看,则从左向看为从左看,站在观察主视图的位置从上往下看为从上面看。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从这三个方向看分别看到什么图形?

  (1)圆柱     (2)  圆锥     (3)圆台

生:图(1)的主、左视图是矩形,俯视图是圆。

  图(2)的主、左视图是等腰三角形,俯视图是圆包括圆心。

  图(3)的主、左视图是等腰梯形,俯视图是一个圆环。

师:对,刚才我们从不同方向观察了实物、几何体,还学习了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为了巩固这些知识,下面我们来做几道练习。

(4)练习(略)

(5)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

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

师:还学习了什么?

生: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都在愉快的心情下进行的,学生的反应很强烈。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这节课我们研究的都是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对人、对事呢?

生1:我觉得看一个同学不能只看学习,还要看他的思想品质。

生2:我认为应该从不同角度去评价一个人、一件事。 

生3:我认为评价一个人应看他的内在美,而不应看外表。

师:回答得非常好。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从不同角度分析同一件事或同一个人,结果可能也不一样。我作为一个老师,也会全面地评价每一个学生,同时希望同学们今后看物、看人、看事从多角度、多方向分析,这样,我们就会发现许多美好的、闪光的东西,从感受生活是多么的美好。

教师通过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探索精神,鼓励学生发表各种不同意见,所有这一切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6)作业 P16,1

三、效果和反思

良好的方面:

1、整个教学设计是从苏东坡的诗词《题西林壁》和一个有趣的游戏中展开的,这不仅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教学环境,同时也创设了良好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活动。

2、教师通过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探索精神,鼓励学生发表各种不同意见,所有这一切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学原则。

3、从苏东坡的诗词以及"我们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这对我们今后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有什么启示?"这段对白,体现了数学教学中对人文素质的培养和德育教育的有机渗透……。

不足的方面:

1、对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暴露得不够充分。

2、学生回答问题有错时,教师未能抓住时机,让其充分暴露错误的思维过程,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时机。

3、在讨论问题是,场面有些混乱,教师放手了,而收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