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描述】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取得很高的艺术成就。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文学作品的鉴赏,其核心是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鉴赏能力的重点要求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在能力目标中渗透着过程和方法的要求,强调感情与理性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感情与思想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审美能力的思维就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的。思维,是人们认识活动中的高级阶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概括反映。人们正是通过思维,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联系,才能使人深刻地认识自然和社会,形成科学的概念、判断、推理,从而达到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目的。因此培养和发展学生优良的思维能力,就能丰富和发展他们的意识活动,形成学习和工作的各种能力。这对于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大批有用人才具有重大意义。本班学生的思维情况是:思维活跃,但层次不同,感性认识的占一半,这部分同学的表现欲不差;有小部分能多思散想,这部分能够从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另外的一小部分是只听别人说自己不发言。我面对每一位学生,对这篇课文艺术鉴赏教学设计是:对“双双殉情”的尾部作改写,同学们共同探讨它的可能性。试图通过问题的设计,由学生来假设,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文本和环境进行分析假设是否成立。从而为学生搭建一个训练思维的平台,提高思维的层次。为每一个个体阅读都有所思维,个性阅读思维得到提高。在表达和交流之后,为以后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过程实录】 …… …… 师:《孔雀东南飞》以“双双殉情”为尾部,请同学们设想可不可以有其他结局? 生:我在想:焦仲卿和刘兰芝既然如此相爱,就不用“双双殉情”,可以私奔嘛。(全班一阵骚动) 师:这种假设很直观,也很时髦,你们来说说这一假设的看法! 生:私奔,应该是我们现代人的一种反抗行为,《孔雀东南飞》的序中交代课文是汉朝的作品,那时,或更晚时,这一意识恐怕还不存在呢。这是我认为的。 师:你是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来看问题,这是看问题的一个角度,很好。 生:从课文“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就可以看出,上吊之前他犹豫了。如果他在得知刘兰芝投井自尽之后,毫不犹豫就上吊,也许还可以说他会有可能带刘兰芝私奔。 生:他连死都不怕,他就更不会畏惧世人的唾骂,如果刘兰芝还活着,也许他们还是有可能私奔。 生:从焦仲卿的身份来看,他是一名府吏;从刘兰芝向焦仲卿诉苦“相见常日稀”,说明焦仲卿经常在府上工作,难得回来,如果我是他,我就会带着贤惠漂亮的那位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天空。(全班一片欢呼)因为他有这个条件,也有这个能力。但他没有接自己的妻子刘兰芝到府上过二人世界,就象现在很多夫妇一样不和父母住在一起。但是问题就在于焦仲卿没有这么做,这说明他更不可能带着刘兰芝私奔! 师:你是从男主人公的条件来同理求证,并且联系自身的想法否定假设。我想你一定是一个追求幸福的同学,你平时对待学习很认真,幸福一定会属于你,幸福就在你身边。 生:焦仲卿是非常软弱的人,从刘兰芝被焦母休谴回家这件事就可以看出他的软弱,更不用说他会有勇气私奔。 生:焦仲卿对他母亲赶走自己的妻子表现很无奈,他又是封建社会时期的男子,说明他是受三纲五常影响很深的人,那就不可能私奔。如果他是一个不顾一切地追求爱情人,他早就带刘兰芝远走高飞了。(许多同学切切私欲) 师:从以上同学的分析,你们都把握住人物性格这一方面来否定假设,说明你们对课文很熟悉;第一个同学还从历史的角度来否定假设,这也是很难得的。请同学试作另外的假设。 生:我认为结局还可以是两全其美,不用殉情,而是刘兰芝嫁给太守,好气死焦母。这样刘兰芝的生活多好啊! 生:从课文写刘兰芝对他丈夫说“守节情不移”,说明她是不会改嫁的;从课文开头“十三能织素,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我们可以看出刘兰芝是个知书达理的人,就在她被驱谴准备回家时,她也向焦母告别,说明她不会要气焦母而嫁给了太守。 生:课文中刘兰芝在与焦仲卿分别时说“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以磐石和蒲苇来比喻他们的爱情,说明刘是不可能改嫁的。 生:如果刘兰芝嫁给太守,这一情节对她的形象会有所损害。她是个知书达理之人,突然高攀了太守,那个就不是《孔雀东南飞》中塑造的忠于爱情,不卑不亢,头脑清醒的刘兰芝了。 师:你们三人也都从人物形象上否定假设,分析问题很到位,说明你们在阅读中做到了思考。请同学们试着从其它方面来分析问题。 生:从我们手头的资料上看,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封建门阀制度的反抗,如果刘兰芝依了她哥哥,嫁给了太守,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那就削弱了这一主题。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让美好的事物撕毁在人的面前。“双双殉情”的悲剧结局达到反抗的效果。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同情心,他们的相爱是美好的,但最后却“双双殉情”,让我们看到美好的事物被毁灭,这就达到了对封建家长制的反抗。 (同学们听得很认真) 师:请同学们不要吝啬你们的掌声(一阵掌声),小丹同学从诗歌的主题来否定问题,给我们开拓一个新的视野,这难能可贵。你们还想到别的结局吗? 生:假设焦母突然死去。 生:如果这样,刘兰芝就得在焦家主持家务,当家作主。那么就没有刘兰芝回娘家、太守求婚、哥哥逼婚及双双殉情的情节。这就掩盖了作品的矛盾,那这也只是一个普通的茶余饭后的谈资。这篇课文的意义就在于这对深爱着对方的年轻夫妇,在封建家长的阻挠和高压下,被活活拆开,最终为捍卫爱情而双双付出生命!这种不可理喻的家长制就是要通过葬送美好的东西来揭示。焦母突然死去,那就削弱了课文的意义。只有双双殉情才能达到效果。所以这种假设也不可能成立。(响起热烈的掌声) 师:汪长青把我们的讨论推向了高潮,他从作品的情节和作品的意义来否定假设,对课文作了很深刻的鉴赏,非常感谢汪长青同学给我们带来新的鉴赏方法,同时讨论也接近尾声 …… 【小结】 《孔雀东南飞》的艺术魅力是无穷无尽,我们经过对作品尾部一翻的假设和理性分析,我们再次领略中国家喻户晓的《孔雀东南飞》艺术。它塑造了一个不仅具有中国传统美的女性,而且还塑造了一个具有反叛意识的女性;作品还通过一对彼此深爱着对方的年轻夫妇,在封建家长的阻挠和高压下,被活活拆散,最终为捍卫爱情而双双付出生命的故事,揭露了封建家长制的毒害,在当时社会是有进步意义的。通过这次的讨论,我们学会欣赏作品的艺术,它离不开作品的人物、情节、环境这三个基本要素,以及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教后反思】 搭建平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资源,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而得法,形成有效的学习。在对艺术魅力的探讨上,我没有采取传统的分析讲解,取而代之的是我以组织者的身份,为学生搭建一个训练思维的平台,让学生通过自我阅读领悟之后分析问题,训练思维,提高思维层次,学生的学习方式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本次教学活动通过对课文结尾的“双双殉情”,作另外的假设,其他同学进行分析的活动,为学生搭建一个训练思维的平台,提高思维层次。以此来鉴赏课文,同时又让学生的思维得以训练。 提高思维层次:在活动中,一开始学生就很迅速地从身边的环境去假设,假设男女主人公私奔。有同学马上从古今社会观念反驳;一同学从男主人公的软弱性格特点否定;假设者从男主人公也有坚决和勇敢的一面来扶正其假设;另一同学从女主人公的忠于爱情的性格特点和做事原则来否定;一同学从男主人公的生活条件,即可接爱妻去府上住,但没有这么做推理更不可能私奔;一学生从当时的社会环境来否定,从封建社会人人遵从三纲五常来否定假设。在讨论中,学生对一个话题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分析和否定;走进作品又跳出作品分析问题,就连平时不爱学习的一学生也表明自己的观点;思维得到了训练;在假设刘兰芝嫁给太守时,在前一个问题已打开思维的基础下,其他同学对问题有了更客观更深刻的认识。学生从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和作品的主题来否定假设,可以说思维的训练此时此刻已达到一个高层次。学生作焦母突然死去的假设,这时思维已提高到较高的层次,作出更加另人惊叹的理性思维,进入到作品的意义上分析问题,对作品的情节、人物及结构作了个全面认知,思维达到前所未有的层次。 提高思维层次的方法:针对本次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情,我采用以下思维训练方法:1.发散性思维训练法,所谓发散性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指对同一个问题,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不同角度、 不同侧面对所给信息或条件加以重新组合,横向拓展思路、纵向深入探索研究、逆向反复 比较,从而找出多种合乎条件的可能的答案、结论或假设的思维过程和方法。2.集思广益训练法 此训练法是一个组织起来的团体中,借助思维大家彼此交流,集中众多人的集体智慧,广泛吸收有益意见,从而达到思维能力的提高。新课程强调能力的培养,教师实施教学活动,就要采用有效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能力得以提高,形成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教学之失:本次课堂实施是新课标的一次尝试,不足之处还是有的。在作假设的过程中,学生发散思维方向比较单一,所作的假设单从“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方面;学生讨论中,青少年或多或少对爱情的向往。但从整个活动来看学生的思维得以训练,能力得以提高,这是新课标难能可贵。
(本文发表于2007年《教学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