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教学案例
编辑/作者:许海燕        发布时间:2006-01-08      阅读:4898
  儋州市第一中学 >> 校本课程 >> 论文 >> 语文  
    一、案例背景
    〈登泰山记〉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它在古代山水游记中,是一篇脍炙人口佳作。文章叙述作者冬日登山观日出的全过程,再现泰山雪后初晴时的奇异景色,及日出时的壮观瑰丽场面。学习本文不仅能了解泰山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陶冶学生高雅的审美情操,还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从内容上来看,泰山离我们海南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并且大多数学生从未有过登山经验,更不要说登泰山了。他们对泰山的了解少之又少。另外这虽是一篇文言文,但高二的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已掌握一定的方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没必要逐句逐字的翻译。
   二、案例介绍
    新课程实施强调了让教材内容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认知欲望;使教材内容同学生的经验与体验建立联系;搭起教材内容通向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针对以上的情况,在授课过程中,我预先设计好几个问题,让学生有目的是进行课前准备: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可培养学生的现代生活意识,缩短学生与古代文学作品之间的距离。
    1、借助工具书及课文注释扫除文字障碍
    2、利用互联网查找有关泰山的资料
    3、依照课文,重组教学内容。请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泰山,为游客设计登山线路,安排行程起居,介绍重点景观。
    分小组完成,课堂上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
    扫除文字障碍:学生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阴、乘、限、巅、居、晦、极、驳、漫失”等词语,还归纳“望、或、视”等词语的义项。
    查阅泰山的有关资料:学生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搜集了许多泰山的有关资料及图片。如
泰山,古称岱山,又称岱宗。位于山东省中部,总面积426平方公里。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8米。泰山的南北面,各有一条大河。南面,有向西流走的汶水;北面,有向东流去的济水。南北水域的分界处有春秋战国时齐国所筑的长城遗址。泰山的最高处是日观峰。
    泰山雄伟壮丽,气势磅礴,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姿,历来有“五岳独尊”之誉。泰山自然景观独步天下,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玉带、云海玉盘被称为泰山四绝。泰山受到历代帝王的尊崇,把它当作江山永固的象征;泰山受到历代文人的礼赞,山上留有上千处题咏刻石,泰山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宝库。
    杜甫有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山泰山极顶,能识尽泰山真面目,无限风光尽眼收。
学生积极发言,激情洋溢,处处体现出对祖国山河的一种热爱之情。
     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泰山,为游客设计登山线路,安排行程起居,介绍重点景观这一环节,有的学生独立完成,有的几人合作。学生在理解全文文意的基础上,按照课文的内容将它编写成稿,内容丰富、语句流畅;有的只用几句话来概括,重点不够突出、语言也不够优美、生动。
三、案例分析及反思
于永正老师在一篇序言中说:“语文学科要让学生学会依凭语言领悟语者的思想感情,依凭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这一学习过程本质上是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的过程。忽视精神搞语言训练,丢开语言抓精神培养,都不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我的这个教学案例,就是努力让学生的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的实践和尝试,自己觉得还是颇有收获的。
     一、优化教材
古文教学最忌串讲,事无巨细,重点常被淹没。采用导游的方式处理教材,既能突出重点,又脉落分明。比如,让学生为泰山作广告,实际上是让学生疏通第一段课文,同时让学生多方向获取资料,培养自学能力。课文第二段内容比较繁琐,而让学生设计出登山线路,牵一线而带全段,并完成了课后相关练习。介绍重点景观,实际上是学习课文的二三两段,这是全文的精华所在。
    2、 角色扮演
   学习心理学中有一条很好的教育方法是角色扮演,也即让学生模仿别人的角色来行事。实验表明,在角色扮演中所花的力气越大,改变态度的效果就越好,取得的学习成效越高。学生坐在课堂上,他们已经厌倦了旁观被动的角色。让学生当一回导游,将艰深的古文学习与鲜活的导游工作结合起来,既能让学习在一种轻松形象的情境下进行,又能增添他们新的生活体验。
    3、读写联袂
   为泰山作广告,用现代散文语言介绍泰山景观等,就不是简单的古文翻译,而要调动文学描写的手法,才能介绍得诗情画意。读了一篇古文,也写活了几处景物;阅读为写作提供了范本,写作加深阅读的体验。
    4、审美表达,丰富学生的语感。
高大雄伟的泰山,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还特别适合审美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过:“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优秀的文章都符合美的规律,语文教学中应创设情境,寓教于乐,实现审美主义和审美客体的和谐统一,让学生借助范文,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在听说读写训练中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地受到审美教育,逐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不足: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才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但在课堂中,教师没有做好组织者、点拨者的工作,没有采用太多鼓励性评价语言。特别是在学生出错时,引导、鼓励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