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进入市场经济时代,教师这一职业及其附带的较高道德品质要求,正在经受越来越严峻的考验。据报道,一则问卷调查显示,教师中有60%的人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与我校一些刚入校一年多的年轻教师交流,也感觉到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对学生,付出爱心是应该的,但假若长期感觉付出>回报的话,教师的爱心是否会有枯竭的哪一天呢?如何调适自己的心理呢?
作为我市少有的老牌特级教师、几届省政协常委,詹宗程老人现在的景况是怎么样的呢?当年的荣耀褪去后,他的心境变成怎么样了呢?今天的他思考最多是什么呢?……这是12月初《那中人》校刊李秀贤主编将采写任务交给我时一直萦绕于我内心的问题。
下面是2005年12月8日(星期四)上午在解放北路西后巷31号——-一间种满了花草、洁静而优雅的三层小楼的书房里我对詹老人的专访。
78岁了,还耳聪目明
问:詹老师,您的身体怎么样了?感觉还好吗?
答:不是很好……也不是什么大病。只是出现一些老年人常见的衰退现象。偶尔有些头晕,所以很少出门散步了,除非有人扶着,否则万一摔倒呢。
问:詹老师,我与您的交谈,感觉您听得清清楚楚的,您是怎么养生的?
答:我爱好音乐,每天都哼歌、弹电子琴,我抄有四大册歌本。我每天早上弹一个小时,除了外出,从不间断。800多首中外名曲,我用一个多小时可弹完。这些音乐使我感到很兴奋、很愉快。在家里,每天,我都有意识地上下三楼几十次的。前段时间,我还每天浇花,看这堆满三楼露台的花盆里的花,都是我种的。睡得好,但吃得少。一顿不过一碗饭。是个酒鬼,哈……
问:詹老师,您看东西还清楚吗?
答:清楚。我经常看《南国都市报》,省政协编的每期资料寄过来了,我还能看一些。电视看得少。
生物园,那是那中的历史,不能忘!
问:詹老师,您创办的生物园,在上世纪整个八十年代是海南一绝、全国有名,当时我作为一名初中学生,亲临其境,在《动物学》、《植物学》等初中课程的学习上,非常便利。。。。。。您现在还关注它吗?您能回顾一下当年的创建情况吗?
答:生物园,呵呵,那是那中的历史,不能忘!1991年后,我不再管理它了,但有时还会回去看看的。
1978年恢复生物课后,在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我们生物组因地制宜,创办了生物园。
生物园最初只有0.4亩,1980年扩大为近二亩,里面设有供学生上课的座位。1981年发展为7亩,1982年扩大为12亩,最终扩大为14亩。最初仅仅设植物园,后来发展成三个园,即增加了动物园和花果园。前两个园是直接为教学服务的,花果园是搞经济收入,以扶持和充实前两园的建设。花果园是1980年建立的,种有以泰国石榴为主的31个品种共1400多株果树,500多个品种的花……
植物园共有面积2.5亩,划分为14个区。即:1、进化区,2、繁殖区,3、形态区,4、生态区,5、分科区,6、水池植物群落区,7、森林植物群落区,8、群体区,9、经济区,10、草药区,11、实验区,12、苗圃区,13、花区,14、招鸟护鸟区。共有800多个品种。
动物园共建有四间房子,三个水池,按授课的需要,饲养有水螅、蚯蚓、蜜蜂、鱼、青蛙、蟾蜍、乌龟、鸟、家鸽、小白、家兔、猫、猴子等。
问:詹老师,听说当时的工友还有工资发了,为学校创收,真正做到了以园养园,是吗?
答:是的。记得那是1979年,我请了一个工友,当时没有工资发给他,因为学校仅仅提供了50元钱的起动资金,为了节省开支,他都是与我一起吃的饭。后来,过了半年,我们靠育花卖果,每年都有了收入,才开始发他的工资。80年收入600元,81年收入2600元,82年收入4200元,83年收入7200元,84年收入11500元,85年收入近两万元。
有了钱,就逐步完善教学生物园的各项设施,同时还给学校和学校外各单位提供大量的绿化、美化种苗。我还协助许多兄弟学校办生物园。帮他们进行规划,提供标本苗。
问:詹老师,您认为当时你创设的生物园能给学生一种什么样的生物教学改革呢?!
答:这是一种很直观的教学。学生看到这些动植物,都是活的!不就给学生以活的知识了吗?!我写了一篇《建立生物园加强直观和实验教学》的论文,我的观点在里面表达得很详细。
生物园虽不是花园,但常见的观尝植物、奇花异草还能起点缀环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通过观尝,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有时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与了种植的过程,更容易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有了强烈的兴趣,还怕读不好书吗?!1983年5月,全海南对生物科进行统考,我校初二年级三百多人参加动物考试,其中有一个班平均分达92.4分,还有一个学生得满分。
教师的典范
问:詹老师,听说您还到两院去听课和讲课,有这回事吗?
答:是的。去两院,我是又当学生又当老师。开始是当学生,后来是当教师。我自(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教授生物课,1978年恢复生物课教学后,面临一个知识老化的问题。当时我是50多岁了(詹老是1927年生),但每周在完成那中的教学任务外,我坚持到华南热作学院听课四节。整整一个学年,我与十几二十岁的大学生一样,学完了植物生理、三大遗传规律两门功课。从那大到两院,骑单车来回要二个钟头,我从不缺课。从1988年开始,两院每年都请我去给他们的毕业班上几天课。每次上完课,学生纷纷请我签名留念。
问:詹老师,以您41年教龄的资历,您认为在当今的教育改革中要遵循什么理念?
答:我认为要有勇气做一些前人没有做过的事,安于现状,得过且过是打不开局面的。生物课是个实验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改革生物学教学的出路在于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我创建园地,一下子就打开了局面。在这个基础上,要善于总结经验,大胆探索。我先后写了《生物课教学体会》、《给学生以活知识》、《创造条件转变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等九篇文章,发表于海南区、广东省、北京等地的有关杂志上。上面提到的那篇《建立生物园加强直观和实验教学》的论文,1984年在中国科学院召开的“2000年的中国植物学发展和人才开发讨论会”上宣读、交流了。
问:詹老师,您现在还记得您是哪一年获得特级教师职称的吗?我见过一张图片,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到过那中生物园参观,当时是什么样的情形?回顾一生,您认为最值得欣慰的是什么?
答:记得。我1986年被评为中学特级教师。当年全海南才三个人。全广东是一百人。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一名来自英国的女士称赞我为:教师的典范。
最值得欣慰的当然是“艰苦建立生物园为教学服务”了!希望后辈的你们的生物教学,也能围绕着一个搞得好好的生物园来进行……
(后语)笔者留意到,詹老在三楼书房的门额上用木板刻有“读书楼”的牌子,在门两侧刻有一则对联: “风水造生养 德才定前途”
告别詹老前,又发现詹老在一楼的里门上还赋刻有一则对联: “勤人会想百样有 懒汉少术千般无”
采访结束了,老人几次要求我与他一起午饭,我婉拒后,老人坚持从三楼下来,送我到大门外,久久地站着目送我。
回首老人的身影,我想,这两则对联,不正是詹老一辈子抵砺品德做人、勤勤恳恳做事的真实写照吗?!
多年来,正是怀着要报效祖国的一颗赤子之心,才使他对教育事业无比忠诚,对万千学子付出无限爱心……博大的胸怀,使他的爱意永不枯竭,时至今日,身不在其位了,还在为教育改革担忧着……
2005/12/11于那大中学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