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人物志] 为谁憔悴为谁忧?----记那中后巷“剃头匠”谢老伯
编辑/作者:李瑞富        发布时间:2009-07-01      阅读:4908
  儋州市第一中学 >> 校园生活 >> 教师随笔  
    
--------------------------------------------------------------------------

    从那大人民中路拐入那中后巷巷口,只要不是下大雨的时间,总能看到路边有一位60多岁的老伯为客人理发。没人来理发的时间,他会佝偻着坐在自带来的有扶手的简易椅子上,打着盹。他面对的,是挂在路边墙上的一面长方形的木框镜子。在墙上打了好几枚钉子,将镜子往上一挂,一副理发的架势就在这么局促的空间里摆出来了。他的四周有修单车的,有摆水果、香烟摊的,有时还有捡垃圾的将“战利品”扛到他的旁边来清理分类。这类人最叫他反感,因为有时他不来,就会有不少丢弃品堆到他常用的空间来,得他费好大功夫来收拾。他就是人们俗称“剃头匠”的谢老伯。
  
    老伯个头不高,精瘦,泛白的头发往后梳得很整齐,毕竟老了,两只眼睛有些灰暗,但还算有神。有时,我不理发,走过他的摊位,看到没有客人,也会坐到他旁边用几块石板叠成的简易“凳子”上,背靠有些青苔的墙壁,陪他有一句无一句地聊天。他关心的人和事挺多,上到国家大事、毛刘周朱邓等历史人物,近到儋州书记市长、学生成绩等身边人事。收入来之不易,我却发现他挺乐观的。
  
    好几年来,我一直找谢老伯理发,交流多了,渐渐就知道他的一些家庭情况。老伯先前在国营那大理发店当理发师。后来,国营的效益不行了,只好出来单干。可租房子作店面太麻烦,而且他收费不高,对付复杂的租金和工商税务等费用,他非常讨厌。于是一直就在那中对面一带的路边摆个摊,收个三元四元,权当家用。也不知什么更具体的原因,反正他是年纪好大才找的对象,而且对象是个有些精神障碍的女人,平时只能在家做些简单的家务,至于出去工作找点收入,那是谈不上的。家用几乎全靠他在此理发的菲薄所得。
  
    老伯收费不贵。大约四年前我开始找他理发时,每次才收三元,08年春节后,因为街上的东西几乎都涨价了,老伯的收费才开始提升到四元。至今仍是四元。三、四元钱,走到街上,现在能做什么?在老伯这儿,不但能理个发,他还会用一把特制的小刀具给你轻轻地刮耳。我是最喜欢他为我刮耳了!可以说,就是为了这短短几十秒的舒服的时刻,我喜欢上他的摊位来,四年来痴心不变。而且,我相信,只要他还能理发,我一定会奉陪着他。
  
    老伯也非常讲究卫生。为了节俭,我发现他将买来的刀片掰成两半,每当要用剃刀为新的客人刮脸,他都会将新的半边刀片换到剃刀的刀口上。我故意问他,“你这么做,不是要浪费好多刀片吗?!”。他深深地看了我一眼,缓慢却又郑重地说:“该花的钱还是要花。”停了一会,他又低沉地补充一句:“再说了,这也花不了多少钱。”
  
    老伯有个儿子,初中毕业后,在海口一家医药中专学校读书。今年算来是二年级了。曾经依学校的安排,到深圳郊区一制药厂实习。令老伯欣慰的是,在近五个月的实习时间里,儿子不但不用付伙食费,每个月还得到800元工钱。每每我提起这事,老伯就很自豪,布满他脸上的皱纹总会舒展开来。我听说老伯给儿子的开支是每个月500元钱,就问他,你怎么筹到这些钱啊?!他应道,筹不到也得筹啊!我就开始为老伯算一笔帐,看看他一个月能有多少收入?除了家用,还能月供500元给儿子在海口生活?
  
    一天有十个客人的话,就得四十,十天就是四百,一个月三十天,那就是1200元了!听到我念念有词,老伯说,不是的,有时下大雨,不能出来做的。我想起有一次下小雨,老伯就在头顶上挂起一张大大的塑料纸,将一截小巷全遮盖了,就嘿嘿地笑说,怎么把这也忘记了!……对了,就是天气好,能出来做工,也不见得每天都能有十个人来理发啊?!说到这,两个人就都沉默了一会。
 
    其实,我心里还有话呢----明年,老伯的儿子就要毕业了,他能顺利找到工作吗?!......不管怎么说,只要他儿子长大了,总是能够帮助老伯一下了吧。但愿了。(2009.6.29)






有关此文的评论,请参阅天涯社区儋州版此贴(http://1home.hainan.net/new/tianyacity/Content.asp?idWriter=0&Key=0&idItem=186&idArticle=556663&page_nu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