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西人物印象之二/作家]夜凉更觉中秋近----近访作家林斋手记
编辑/作者:李瑞富        发布时间:2008-01-26      阅读:4789
  儋州市第一中学 >> 校园生活 >> 教师随笔  
  
  -----------------------------------------------------------


  冬日一下午,骑着单车驮着儿子到东坡路末尾找林斋老师。他不在家。他年近八十的老母亲正好步履蹒跚地下楼。听说我来,就抖抖颤颤地引我上三楼的家里,让我入书房找一下林老师的手机号码,以便即时联系。
  
  三房一厅的套间,看起来不算很宽敞。我想,如果打理得好,是可以见出一些空间的。占据客厅大部分面积的木沙发已老,黑的底色中泛着许多白色的划痕。茶已上下堆放着一些小本子、铅笔和零碎杂物,似乎久未拾掇。
  
  书房并未锁上。因门锁已坏,只是随意地用一根铁线拴住门板,另一端就挂到门槛一枚铁钉上,拨拉一下铁线,门就开了。入书房,叫我惊讶的是,里边有床,床前有一书架,架上密密麻麻地摆满书刊,我粗略地瞄了一下书脊,都是《小说选刊》、《小说月报》等杂志,随手抽出其中一搭,竞是80年代出版的。看来,林老师对此类杂志的收藏有20年以上了。
  
  似乎是1989年,有“儋县文学青年联谊会”成立,后来出版了一小报,上面有一短小说,题目好象是《小姐捡到了一分钱》,作者就是林斋。文字不多,却情趣盎然,可见出作者心中的无限风光,就记住了“林斋”这个名字。其时,那大还是小镇,没有现时的格局。娱乐方式单一,我就常常留连于电影院。入场前,常有一长条纸张名谓《电影评介》可售。买了,就知道这“林斋”,原来是躲在这小报后面当着编辑的人物。
  
  时有学生林志山,籍贯琼山,家居松涛水库中间某岛,在我所在学校写作热闹着校园。他生性好问,上问海府大家,下问儋州名宿。某日,就带我到现凯立商业城所在的位置,在一片瓦房中兜兜转转,忽地拐入一间,见了林斋。
  
  初见林老师,没有文章中深刻而凌厉的气势,相反,非常平和,轻言细语中,却透着一种机巧。
  
  门熟了。1995年,我写作《为爱而歌》,打听到他搬了家,就找到他位于军屯的家里求教。我的文字中有几首儋州山歌,他就提议我借鉴陕北民歌“信天游”,在开头结尾或过渡的地方作一些改进。我依此修改了。
  
  02年,我又拿了一叠散文习作上门求教。他一一提了修改意见。我改毕后,他又向时任《海南声屏报》文艺部主任的羊基广编辑引荐了我。随后,我的三篇散文在该报上发表了。冬日的一个晚上,他忽然带着羊基广先生来到我新居,我欣喜若狂:又正式结识了一个忘年交朋友!……
  
  近十年来,林老师创作的文学作品并不多,偶尔为之,03年有散文〈〈调声〉〉选入省作协编辑出版的“建省十五周年系列作品集”之一〈阳光地带·散文卷〉中。在儋州版,前年他曾经发表过一些反映雅星镇文明建设的文章。
  
  有了手机号码,前天晚上,给林老师打电话,正好他与一帮朋友吃饭完毕,要去唱歌,就让我也过去。歌厅旁边有一里间,我就与他促膝交谈了好久。在歌声的余韵中,聆听着他对当前儋州—--海南文学状况的一些独到的看法,我感觉收获非浅。
  
  令人欣慰的是,经过几年的冷寂,林老师的文学创作状态渐渐恢复了。近期,他有了一些创作的计划。说实在,我真是希望林老师能早日拿出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来。
  
  当然,这些年,他也并不闲着。忙什么呢?归结为一句,就是为儋州文体事业的主旋律而忙。
  
  林老师家的客厅墙上,挂着长长的两幅书法作品,其中有一句是这么写的:夜凉不觉中秋近。我想,林老师是敏锐的人,夜凉了,他自然不会不知“中秋已近”的,以此自况,只不过是打个马虎眼而已,个中深意,应是“夜凉更觉中秋近”吧?!

    是不是这样呢,林斋老师?

    
                                                          07.11.28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