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品2]树根引发的絮语(1559字)
编辑/作者:李瑞富        发布时间:2007-05-18      阅读:4745
  儋州市第一中学 >> 校园生活 >> 教师随笔  
-----------------------------------------------------------------------------

    07年5月5日,与“天涯社区儋州版”、“儋州民间文化网”网友一行24人到琼中县松涛乡雷公滩—儋州市南丰镇松涛水库大坝附近游玩、野饮。酒饱肉足,男男女女就开始着救生衣下水游泳。

    这里不过是一道狭长的山谷,水面并不宽,两岸约三、四十米。一帮人嘻嘻哈哈地游到对岸,没什么事,就开始琢磨岸边的几个树头、树根。这是一些被水浸泡多年的树头、树根,水库库容日减,就露出水面来,有些树头几乎烂掉了,所余树根,皆呈黑色,形状各异,四散于沙岸上。网友们天天上网,见惯了网上虚拟的五光十色,此刻就引以为奇。终于,网友“流云飞雁”看中了一个状若仰头吠月之饿狼的,就几个男子汉合力,各自捉住一端,转来转去,拨了出来。因有些笨重,就不惜几元租金,与岸边的渔民租了一只小舢板,运作着将树根移回彼岸,搬上汽车,载回那大。

    我在一旁看着,就纳闷:“这有什么稀奇的?值得费这么大劲儿弄回那大观赏吗?!”

    从那大往西走,大约75公里远的珠碧江畔,高高低低的丘陵很多。我的父母,虽年过花甲,但几乎每一天,他们的劳作,都与这一类的树头、树根亲近着,并且,几十年来一直纠缠着。多年前,我就跟在他们后面看着。今天,我不跟在他们后面了,但他们劳动的情形我是清楚的:只要他们想开垦一片新的蔗地,就要与无数个树头、树根打交道。因了这些令人讨厌的树头、树根,他们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劳动,不得不流下更多的汗水。

    面对树头、树根,我的父母,和所有像我的父母一样在农村从事传统农业种植的农民,他们自然是没有我与网友们喝酒、游戏,然后看中一个树根,再然后,煞有其事地带回那大的寓所去欣赏这种雅兴的。他们是农民。他们没有养老金,国家的养老制度暂时没有包括他们。但他们又不愿意白白等死。他们闲不住,他们习惯了在山野里劳动(注意了,是习惯,习惯而已)。不是他们喜欢这样,我也不愿意说他们是生活所迫,但事实是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实际情形就是这样,不论农产品的价格是如何低下,不论工农业产品价格对比是否呈现出极端的“剪刀叉”……我是他们的儿子,这一点自然不会撒谎。

    作为他们的儿子,作为农民的儿子,我同样不想撒谎的是:我的父母,和所有生活在农村从事传统农业种植的农民们,他们习惯了在山野里劳动,习惯了天天与树头、树根打交道,久了,他们也自然而然地喜欢上了大自然的广阔天地,所以,比起我和我的网友们,他们一直与自然很亲近。他们因此而热爱自然,进而一直热爱生活。自然给了他们快乐,也给了他们快乐地生活下去的力量。

    生活在农村从事传统农业种植的农民,他们是一些什么人啊?他们是我的乡亲父老,其中有我的小学同学、中学同学,有我的伯叔侄甥、婶姑姨妹……,他们也如我的父母一样,在田野里劳作,所得却只能裹腹,余下不多。当他们进入花甲之年后,他们的养老靠啥呢?现实的情形是,也只能是依靠他们的子女,万一子女不孝,他们该怎么办呢?这时,社区的协力、新闻媒介的呼吁、政府民政部门的支助、慈善机构的布善……都是题中之义了。嗨,扯远了。

    同样是面对树头、树根,为何会有两种绝然不同的态度呢?

    我自然是知道网友带回树根后, 会经过一番清洁、打磨,最终制作成一件艺术品用于观赏,闲来解颐。可能的话,还可以当商品卖出去......

    我也知道,几年来,儋州版、儋州民间文化网的网友们经常到那大敬老院去看望那些孤儿和老人,现在正在努力募捐书刊,准备送到需要它们的学校或社区去……我想说的是:我与我的网友们,我们的心中还保留多少来自乡野的朴素和本色呢?我们离自然、离乡野、离农民有多远呢?

    不可置疑的是,现时的我们,只是在节假日的时候,经过很大的努力,才挤出有限的时间,走到郊外去,散步、游玩,随后捡回几块石头,搬回一两个树根或其它一些野外的物件,聊以表示我们与自然、与乡野、与农民还亲近着,可实际的情形似乎是相反的。

    除非我们愿意放下架子,加上一丝耐心,一丝爱心。

    我们愿意吗?!


    [2007-5-6一稿;2007-5-12(母亲节前夕)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