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带学生在儋州大地上进行研究性学习课题之一的“儋州文化采风”,匆匆将儋州一些旧州新城走访了一圈。因为呆的时间短,大多只是走马观花,无法体会长住其中的妙处,但结合曾经的印迹,似乎又加深了一些理解。
古城中和如一个衰老、瘦削的儒者。历经数百年依旧坚实如昔的古城门,光滑的黑石铺就的窄小的小巷,随处可见的古色古香的牌坊、围墙、屋檐,让人幽然之中已穿越时光的隧道,窥到了古人的神韵。几位少妇在古城门边的一口水井边浣衣,温软的军话尾音,甜而不腻地给我们指路,惬意的笑容让这“旧州”城的新岁月又泛出了一丝亮色。
新州是五十多年前的旧县衙,而今已与普通小镇同等。如一个带着些许野蛮又有点都市新潮女郎风骚劲的半老徐娘。因了曾经的花容月貌而充满自信,又因了岁月的流逝,曾经沧海难为水,而随之而来的是丝丝惶惑和憔悴。整齐而稍宽阔的街道,雍容中透出许多失落 。
新城那大,则似事业有成的壮汉,一举手、一投足都是大动作。气派雄伟的中兴大道,如一条硕大的扁担。壮汉凭借着它,挑起了南北两个大箩筐,里面装载的成果越来越多,脚步也越挪越大。
近六十公里外的马井 ,如一位顾盼生情而浪漫的海边少女,黝黑的肤色掩不住丰富的内在美。仲夏之夜,漫步于海边的沙滩,多情的马井少女飘飞的裙裾,令人一点都不敢忽略这个浪漫滨海小城的时代气息。
奇怪的是,马井对岸的干冲妹子一个个出落得肤白、苗条、灵秀。衬着碧蓝的衣饰、重彩的内容、丰盛的嫁妆。而今的洋浦如一个急着出嫁的姑娘,不断修饰着,绿化街道,美化环境,提高素质……等待新的机缘。
西部的八一是个朴实的中年男士,勤恳而不乏精明,看得远,也敢走远。为了建家,可埋头红土几十年,辛苦耕耘,为祖国母亲贡献战备物资,任劳任怨。而今,为了立大业,纵横南北,开拓市场,走出新路。厚实、红褐色的总场大门,撑起了一个男人的门面。
1994年笔者曾在市报撰文《培养我们的城市意识》,提出要提高我们的城市意识、文明素质,造就市民文化,形成城市特色。现在,所在小城儋州已初具中等城市规模,虽级别仍为县级,但其规划和管理已基本具备了一个中等城市的条件。有一点遗憾的是,今天走进小城,除了自号的“花城”、“灯城”,大多数市场在经营管理上还有待加强。十六大提出将来十年要加速城市化的进程,使城市人口达到总人口的一半以上,这给市府所在地以外的小镇创建小城市提供了大好契机。只是,如何把握这次机遇,使我们将来的一个个小城市,都如不同的人一样富于个性,有不同的禀性,散发出不同的气息呢?我想这很值得决策者们深思。
(该文2003年3月5日发表于《儋州报》,光明编辑。04年入选省作协《海南作家2003年度作品选》一书) |
|